前言
金融衍生品诞生后在全球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并占据了衍生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2000年,全球场内金融类衍生品成交量为25.36亿手,2021年达到519.92亿手,增长了19.5倍; 金融衍生品成交量市场占比达到八成以上,2000年、2003年、2021年分别为84.83%、92.18%和83.07%。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远高于场内市场,2011年6月底名义本金达到峰值706.9万亿美元,2021年6月底为61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在场外衍生品中占比更高,通常达到九成以上。
我国于1995年因“327国债期货事件”关闭了金融期货市场。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上市,再次拉开了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序幕。2013年9月,国债期货重新启动。自2015年以来,国内金融期货、期权品种上市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上市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5年期、10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上证50ETF、沪深300ETF、沪深300股指期权等10个期货期权品种。场外衍生品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 NAFMII(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体系下的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SAC(中国证券业协会)体系下的证券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及 ISDA(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体系下的外资机构柜台市场三大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涵盖股权、利率、汇率、信用资产、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多种类型,场内、场外互为补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体系。
随着场内金融衍生品上市品种日益丰富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证券、期货、私募、公募、保险、银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陆续入市交易,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上的总持仓占据主导地位。金融衍生品市场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优化资源、财富管理功能日渐凸显。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需求也越发强烈。
全书共八章。第一章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概括性介绍和剖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及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第二章股指期货,阐述了股指期货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系统性风险管理、阿尔法策略、指数化投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国债期货,讲述了国债期货债券组合风险管理、套利、资产配置和久期管理。第四章外汇期货,论述了实体企业进出口业务、投融资业务、工程承包业务以及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外汇风险识别,套期保值和风险对冲的理论与实务。第五章金融期权,阐述了金融期权在金融资产组合管理中的应用,波动率交易,期权做市业务中Delta、Gamma和Vega风险的管理方法,场外期权合约的设计问题。第六章金融远期与互换,讲述了远期利率协议、远期汇率协议、利率互换和信用违约互换的产品结构、定价以及产品(组合)风险管理实务。第七章结构化产品,着重论述了结构化产品的基本构造、功能、风险收益特征,结构化产品定价、风险评估过程以及适用场合、交易流程和对冲方式。第八章风险管理,阐述了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时的风险识别、度量以及对冲问题。
本书由北京物资学院组织发起,由高校从事金融衍生品教学的资深教师和期货行业专家共同编写。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与证券专业冯玉成副教授、英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总经理粟坤全任主编,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王骏、方正中期研究院总经理助理牛秋乐任副主编,业内专家参加编写。全书的具体编写分工是: 冯玉成
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粟坤全编写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王骏、牛秋乐编写第三章,方正中期期货全球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史家亮、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期权研究员冯世佃编写第四章,方正中期高级研究员彭博编写第六章。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研究员李彦森编写了第一章中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全书由冯玉成总纂定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许多金融衍生工具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著作,并借用了部分资料,特此说明。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物资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投资者、高等院校、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在学习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科学应对经济与金融风险等方面有所帮助。限于我们的水平,教材中定有不当之处,敬请高校师生、金融机构人士、广大投资者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写组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