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这为新时代我国国际法学的发展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自2014年我们编写的《国际商法》出版以来,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中国外贸总额全球第一位,达到32.16万亿元。随着我国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也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与挑战,一些国家动辄毫无国际法依据地对我国进行单边制裁和所谓的“长臂管辖”。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及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形势下,如何适用国际商事法律保护我们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是国际商法教材必须予以回应的新问题。同时,2020年我国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合同编大量借鉴了有关国际公约和示范法及两大法系关于合同立法的先进经验,从而使得合同编规则与世界立法趋势保持一致。《民法典》合同编不仅具有国际化视野,而且具有时代特征,这也对我们进行国际商法教材的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在编写体例上采取比较的方法,阐述了资本主义两大法律体系及国际条约有关商事方面的法律规定,国际化特色鲜明; 同时融入了思政元素——编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收集整理了案例资料,尤其是与中国企业有关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认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编者在案例整理中紧密围绕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需要,并在书中设置相应的思考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者在维护中国企业合法利益的立场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培养学习者的契约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价值观引导紧密融合。
编者在与学习者的课堂互动中对传统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及国际公约中的规定也有了更加深入、精准的认识。本教材进一步强化以发挥学习者学习自主性为导向、以批判性阅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精心安排并以二维码形式嵌入相应的拓展阅读资料、视频资料和测试题等,实现线上线下课程资源结合,从而丰富教材内容。思考题和拓展阅读资料等所涵盖的内容反映了所在章节的理论重点、难点,从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阅读与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题的设计与国际经济贸易实践紧密联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本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数字资源平台支持教材的课程资源,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方便适时更新; 即练即测,扫码做题,自助评分,验证学习效果。
本书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掌握国际商事领域重要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及西方国家两大法系在商事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我国有关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规定,从而开拓学习者的国际视野,并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发生的国际商事纠纷,为学习者今后从事与国际商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书凝结了编者多年的教学心得。本书第一主编周新军教授主持的“国际商法”课程获得2012年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并于2016年通过课程建设验收; 主持的“国际商法专题研究”课程获得广东省2018年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并完成结项; 主讲的“国际商法”本科课程2020年获批广东省线下一流课程。
本书第一章由叶芬编写; 第二章、第四章由周新军编写; 第五章由刘晓蔚编写; 第三章、第六章由刘睿编写; 第七章由梁晨编写。全书由周新军审阅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且均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若有遗漏之处,请原作者谅解且与编者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若有错误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意见和建议可发送至996232807@qq.com。
周新军
2023年10月于广州白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