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新媒体营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系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从以下四个维度深入贯彻党的职教方针与育人要求。
一、立德树人,落实“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营销》始终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 结合,通过以下设计体现“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
(1) 案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本书引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强化家国情怀。
(2) 职业素养贯穿始终。本书在“新媒体营销岗位与能力要求”任务中,明确强调诚信意识、法律合规性及社会责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兼具专业技能与职业操守的新媒体人才。
(3) 实践任务强化使命担当。本书设置公益主题营销策划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工具服务社会公益事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媒体营销》以“校企协同、岗位导向”为编写原则,从内容到形式全面体现产教融合特色。
(1) 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框架。本书的目录设计紧密对标《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新媒体行业岗位能力要求。
(2) 真实项目驱动学习过程。本书的每个项目均以企业真实需求为背景设计任务,引入营销活动的真实数据集,要求学生完成数据采集、分析与可视化报告撰写,模拟企业决策场景。
(3) 校企专家共建内容体系。本书编写团队由高职院校教师与杭州不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深从业者共同组成,确保案例库、技能训练模块紧贴行业前沿,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三、实践导向,强化技术技能培养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新媒体营销》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理念,构建“学做一体”的教学体系。
(1) 模块化项目设计。全书共分为七个项目,涵盖新媒体营销全链条能力。例如,从“认识新媒体营销”的理论奠基,到“短视频与直播营销”的技能深化,再到“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层层递进,形成闭环能力培养路径。
(2) 任务式技能训练。本书每个项目下设3~5个任务,采用“任务导入—知识讲解—思想领航—项目检测”四步教学法。
(3) 数字化资源配套。本书配套开发数字资源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
四、终身学习,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新媒体营销》通过以下设计,助力学生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新媒体行业。
(1) 前沿技术渗透教学内容。本书解析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新兴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 数据驱动决策能力培养。本书系统教授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可视化呈现技巧,使学生能够基于数据优化营销策略,形成科学决策思维。
《新媒体营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本遵循,以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价值引领、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和终身学习四大维度的系统设计,全面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我们期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新媒体营销的硬核技能,更能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本书由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杨临佳担任主编,负责全书体例设计、文稿撰写、习题编撰、课件制作及统稿;新民晚报社的张泽茜参与项目二、项目五、项目六部分内容的撰写;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斯梦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肖徽徽和孙家齐以及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王雪莹参与案例收集及部分内容的撰写。
编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参考了一些资料,已在文中列出,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限于能力水平,本书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反馈邮箱:shim@tup.tsinghua.edu.cn。
编者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