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诚然,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一些青年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还存在,因此,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时代所需。《意见》的颁布适逢我国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对于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劳动在综合育人方面的价值,从而培养大批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要发挥实习实训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教育,也要遵?劳动教育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在提高学生劳动认知的基础上,向他们授予必要的劳动知识,组织一定的劳动实践,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从而使学生提升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此,高职学段的劳动教育教材不仅要可教可学,还需可读可思,可用可练。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和认识,我们试图提供一本高质量的高职劳动教育教材,既可作为劳动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师生课余阅读和劳动实践的指导用书;既注重劳动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劳动文化的熏陶;既注重劳动技能的训练,也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为此,本书分四篇构建内容,即认识篇、意蕴篇、精神篇、实践篇,各篇下设相应的模块和单元。各单元采用案例导入、知识讲授、活动与训练、探索与思考的大体结构,插入必要的案例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由案例引发思考,探究劳动的基本知识,再通过一定的活动与训练项目,巩固所学并内化提升。全书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各单元的结构安排,都注重触发思考,形成认知,实践内化,巩固提升的内容逻?,同时通过案例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

本书比其他劳动教育教材更有特色的是单设了“意蕴篇”,其中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优秀著述,以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并引领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积极进取,勤俭诚信。本篇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培养形成互补与促进关系。

全书分为四篇十四个模块,由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造诣的教师组成编写团队,并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王开淮教授的主持下编写。其中,认识篇的模块一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健、王开淮编写,模块二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云梅、王妍编写,模块三和模块四分别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曾钊、李文晋编写,全篇由李文晋统稿;意蕴篇的模块五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郭杨波、王开淮编写,模块六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夏仁娟编写,模块七由郭杨波、夏仁娟、龚贵尧编写,全篇由郭杨波统稿;精神篇的模块八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严光玉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侯志荣编写,模块九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刘晓编写,模块十由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文龙编写,全篇由严光玉统稿;实践篇的模块十一和模块十二分别由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梁胜、李倩编写,模块十三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丹、王颖编写,模块十四由重庆工信职业学院杜宏伟、唐?娥编写,全篇由杜宏伟统稿。全书由王开淮统稿、审定。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欢?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