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前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写作伴随文字的使用共同发展。从甲骨文到文言文,从古代奏章到现代写作,这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一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促进文化传承与科学传播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常态”下,作为基础学科的写作承担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及审美修养的重任。
在大学教育中,“应用写作”属于公共基础学科的核心和骨干课程,不仅是大学生必修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也是就业和创业的关键技能。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要务之一,在写作教育中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准确地表达和写作的能力,日益成为大学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写作的本质是沟通,写作的过程就是梳理、表达写作者思想的过程,亦是写作者和外界联系的途径,学习掌握好应用文写作知识技能,对今后人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季羡林曾说: “没有100万字的积累,根本谈不上写作。”写作是日积月累的事。除了长久不懈的积累,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为切实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本书编写过程中,立足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到现实需求与就业需求的前提下,在“实用”“新颖”上下功夫。
(1) 注重实用,讲求实效。充分考虑到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常用文体,把写作教学与大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讲练结合,使大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2) 思路独特,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立足大学生这一主体的现实与将来,注重知识接受与知识应用、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内容新颖,具备工具书的指导价值。本书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0〕30号)为编写依据,对此前一直沿用的依据1996年版《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的写作学习内容进行了调整,传递出最新版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在例文的选择上,在注重写作样式的规范性和典型性的基础上,兼顾内容的新鲜,尽量选取近3年的例文,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本书自出版以来,因写作质量高,深受全国高校广大师生欢迎,目前已多次重印再版。此次第3版,作者审慎地对原教材进行了去粗取精、更新案例、补充知识等修改,以使其更贴近经济生活,更符合社会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服务。
全书分为7篇21章,遵循“引导—理论—模仿—实践—拓展”的科学规律,结合各种文体写作规程,具体介绍: 汉语写作、应用文写作、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通知、通告、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规章制度、简报、法律文书、经济文书、传播文书、学术论文等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并注重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
由于本书融入应用文写作最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力求严谨,注重与时俱进,具有知识系统、科学规范、选文适宜、难易适度、贴近实际、通俗实用等特点,因此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的首选教材,也可用于企事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并为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写作指导。
本书由李大军筹划并具体组织,赵妍和魏蓓为主编,赵妍统改稿,俞巧珍、王锐为副主编,由应用文写作专家林玲玲教授审定。作者写作分工: 赵妍(第一篇、第三篇),王锐(第二篇),俞巧珍(第四篇),魏蓓(第五篇、第六篇),冯春苗(第七篇); 李晓新(文字版式修改、教学课件制作)。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应用文写作的最新书刊、网站资料,以及国家历年颁布实施的应用文写作管理规定,收集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典型案例,并得到有关专家教授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为了方便教学配有教学课件,读者可扫描书后二维码免费下载使用。
因应用文写作文种文体多、涉及面广,且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有疏漏,恳请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