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中国古人预防疾病的理念核心是追求健康。人类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远古的神罚学说,到西汉阴阳五行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到19 世纪的生物致病学说,再到20 世纪的生态学模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健康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和理解,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身体结构的各个层级都被发现对健康有重要影响,而且各要素环环相扣,编织成“健康网络”。
现代医学提出了新的概念——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随着对健康的管控,亚健康状态可能会向疾病发展,也可能会回归到健康状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使中国人民对健康和亚健康不断理解和重视,现在我们不仅要预防疾病,而且要追求更加完美的健康状态。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对疫情一贯坚持以预防为主,落实常态化疫情管控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因此,人民对健康有更深的认识,才会有更积极的防治疾病的能力。健康中国的实施更需要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对健康的要素与管控有科学的理解和洞察。
影响健康的要素有很多,本书所列举的要素虽涵盖了医学和生命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但仍然不够全面。遗传、环境、外伤、衰老、肥胖、情绪、节律和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健康,但我们相信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影响健康。目前,大多数人对健康的理解都停留在保持身心健康层面,但如何保持健康,以及各种因素影响健康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本书各章节有初步阐释。
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袭扰子”和“健康熵”等概念,每一节都由资深的基础医学专家编写,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本书作为医学和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将诸多医学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精炼、整合到各章节中。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为保持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既涉及基本知识又兼顾基础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健康要素与管控》最后一章——“健康的个人管控”,是免疫学专家于永利教授
根据其渊博的学识和个人经历进行书写的,文中提到的各种管控方式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学习。另外感谢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玲老师在全书插图的绘制工作中给予的帮助。
希望学习和参阅本书的学生和广大读者们,能够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知识的更新和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健康要素和管控方式将会出现,我们也会随之对本书进行更新。限于编者水平与时间,谬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待再版时完善。
主编 王放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