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过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过程设备,进行过程工艺设计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及单元过程的操作分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工程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化工原理》(上、下册)基础上修订的,在此对第1版教材的全体作者付出的辛苦工作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2版教材在保持原教材总体结构和风格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
(1) 对部分内容进行充实与更新,增加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内容,体现教材的高阶性;
(2) 对某些内容进行了删改与调整,提高教材的科学性;
(3) 在每章前增加了本章重点,便于读者明确各章的学习目的; 在每章后增加学习提示,希望给读者一些启发,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4) 对部分例题进行了适当调整,突出工程特色,提升读者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部分例题后增加分析与讨论,扩展读者视野;
(5) 增加课堂/课外讨论题、思考题,尤其综合性讨论题是以工程实际背景编写,适用于课堂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提高课程挑战度;
(6) 对习题进行了适当调整,补充填空题及综合性习题,并附有答案;
(7) 本套教材采用双色印刷,突出重点,更加醒目。
全套教材共12章。上册(流体流动与传热)包括绪论、流体流动基础、流体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传热、蒸发; 下册(传质与分离)包括气体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萃取、干燥、其他传质与分离过程。上册由任永胜、王淑杰、田永华、王焦飞主编,其中绪论与附录、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由任永胜编写,流体流动基础、流体输送机械由王淑杰编写,传热由田永华编写,蒸发由王焦飞编写,全书由任永胜统稿。
下册由任永胜、于辉、王淑杰、田永华、王焦飞、陈丽丽主编,其中气体吸收由王淑杰编写,蒸馏由于辉编写,气液传质设备、其他传质与分离方法由陈丽丽编写,萃取由王焦飞编写,干燥由田永华编写,附录由任永胜编写,全书由任永胜统稿。
本套教材是宁夏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教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累,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教研室及化工系全体同事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套教材的出版得到了宁夏大学高水平教材出版项目资助,同时获得了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关心和指导,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12月
第1版前言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及相近和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过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过程设备,进行过程工艺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及单元过程的操作分析。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化工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为指导,吸取国内外同类教材的长处,并结合编者在多年课程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除绪论与附录外,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及蒸发等单元操作; 下册包括吸收、蒸馏、萃取、干燥、结晶及其他分离过程等单元操作。
本书由任永胜统稿。参加上册各章编写的有: 绪论(于辉、任永胜); 流体流动(王淑杰); 流体输送机械(王淑杰);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王淑杰、陈丽丽); 传热(田永华); 蒸发(田永华); 附录(陈丽丽、田永华、任永胜)。参与下册各章编写的有: 吸收(王淑杰)、蒸馏(于辉)、传质设备(陈丽丽、田永华)、萃取(田永华、陈丽丽)、干燥(陈丽丽、田永华)、其他分离方法(于辉)。校稿工作由任永胜、王淑杰、陈丽丽、田永华、于辉等老师承担。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化工系主任李平及范辉、张晓光、董梅、蔡超、方芬、詹海鹃、麻晓霞、王晓中、冯雪兰等同事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编号: NXYLXK2017A04)的资助,同时获得了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国家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