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稳定。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为2500万人,其中,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21?万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34?万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74万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就达?909?万人。“双创”对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创业既是大学生的内在愿望,也是国家和民族所需。当今,世界创新无处不在,创业机会也无处不有,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环境。国家也从多方面为高校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扶持,如降低创业门槛、鼓励打造创业的孵化器、建设众创空间、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同时,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对传统制造的渗透改造,以及一些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持续兴起,也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数据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的比例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2018年达到47.8万人,2019年达到74.1万人,这是教育部门大力推动的结果。目前全国高校开设了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2.8万余门,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余人,这是创业率提升的重要条件。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美国的创业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而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5%的大学生接受过体系不完整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本书根据教育部最新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大学生创业特点,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编写而成。本书力图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实现“互联网+”教学模式。建立文字、声像相融合的立体化教材,在各章节增加了教学视频和课程录屏,把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提炼,扩充了课程渠道,优化了网络资源,实现地上教室到空中教室、实体环境到虚拟环境、师生互动到媒体传递的立体化学习形式,创建便捷、灵活、高效的学习环境。第二,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编者团队按照创业实战中的步骤和逻辑关系编写了本书。从以创新为基础产生创业想法开始,一直到创办企业的资源配置,用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案例,不断把理论变成现实,以提高创业学生的成功率,为创业学子保驾护航。第三,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在本书编著过程中,适时加入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遵循的法律法规、道德准则以及创业者应有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由张香兰、高萍、程培岩、王丽娟编著,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都是山西财经大学创业学院的骨干教师,并在所写章节方面都有专长研究。具体编写分工:第一章、第九章由程培岩编写;第三章、第五章由张香兰编写;第二章、第四章、第十章由高萍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王丽娟编写。
本书的出版与各位教师及协助者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是大家通力合作的成果。在此,谨向参与第一版具体写作和视频录制的张亚春、任智萍、刘淑芳、霍海丽、李春艳、陈霞、李进方及相关部门协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教学视频及教学PPT请扫描各章末的二维码获取,习题及答案请扫描下面二维码获取。
习题及答案.doc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