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也持续增加,但是,随之出现的交通事故与拥堵等问题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障交通安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得到大量商业化应用,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稳定装置、自动紧急制动等,它们能够在特定的场景中保障行驶安全,随后,各类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得到一定的应用。在主动安全技术日臻成熟之际,汽车技术呈现出从安全辅助驾驶向智能驾驶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集成了先进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控制技术等的自动驾驶技术应运而生。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发展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数量、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可带动各相关学科、上下游产业整体协同发展,因此,全世界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都竞相对智能汽车技术进行研发与推广。

  发展智能汽车现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当今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智能汽车逐步发展为全球创新创业的行业制高点,在教育领域是涉及汽车、电子、通信、自动化等专业交叉的新工科,而目前智能车辆人才短缺并且培养体系不全,因此,将动力学、控制理论、信息技术等应用于车辆工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燕山大学相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作者团队对智能驾驶微专业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对相关专业课程、教材进行了同步建设。

  本书由刘丛志、张亚辉共同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第1章、第5~8章由刘丛志编写,第2~4章、第9章由张亚辉编写。燕山大学智能运载装备实验室研究生杜志彬、王倩、孙钦葆、董浩然、方睿祺以及聊城大学闫宁、吴健、杜二磊、刘玉杰等为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提供了支持,北京林业大学陈绮桐博士也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帮助。本书的姊妹篇《智能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更加突出项目实践,也编写了适量的习题。本书得益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52102444)的支持,在此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发表的资料,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由于编者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并持续改进。

编者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