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无处不在。从人们随身携带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到智慧家庭中的远程抄表系统、智能洗衣机和智能音箱,再到智慧交通中的车辆导航、流量控制和信息监测等,各种创新应用及需求不断涌现。自1971年第一块单片机诞生至今,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初期阶段和蓬勃发展期,现已进入成熟期。在嵌入式系统发展初期,各种EDA工具还不完善,芯片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以汇编语言为主,该时期只有电子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从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MCS-51系列单片机的出现以及C51程序设计语言的成熟,单片机应用系统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代名词,MCS-51单片机迅速在智能仪表和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得到普及。1997年,ARM公司推出ARM7微控制器,之后推出Cortex系列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成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首选芯片,这标志着嵌入式系统进入蓬勃发展期。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都针对嵌入式技术开设了一系列课程。
本书面向对嵌入式控制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或读者,基于ARM体系结构的STM32F4微控制器,将其作为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开发方法的蓝本。
本书由重庆工程学院嵌入式技术教研组的代红英、李奇兵和董旭斌担任主编,陆鹏、陶翠微担任副主编。其中,董旭斌负责系统基础篇的编写,代红英负责统筹安排、审核全书以及集成开发篇的?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编写;李奇兵负责集成开发篇的STemWin开发和LwIP网络开发的编写,陆鹏负责实战篇的编写。
本书集成开发篇和实战篇的硬件平台均采用广州市星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ALIENTEK系列的开发板与配套外设,因此,在编写时借鉴了该公司编写的相关开发指南,在此对公司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此外,编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欠妥之处,希望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