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生产与运作管理包括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财富过程的各种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它是研究如何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用,以便高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学科。当今社会,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主要来自:第一,买方市场的形成,引起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第二,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第三,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都促使生产系统不断调整,从而形成效率更高、更灵活的生产系统。
“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而现有的相关教材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知识阐述过多,实际应用案例较少,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本书结合有关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要求,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以理论基础讲解的前提下,以国内经典实践案例重点突出知识应用。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延续了第2版的体系架构,保持了案例丰富、体例规范的特点,基于工作系统研究的必要性,新增了第四章“工作研究与工作设计”部分,分别阐述了工作研究、工作设计、方法研究及时间研究的相关知识。
本教材的作者都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较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教学与实践经验。第3版的修订,是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进行调整的,也是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在多届学生使用、实践、反馈的基础上,同时广泛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及生产与运作管理方面的最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编写而成的。具体来说,本教材的特点如下。
1.系统性和实用性
在编写本教材之前,作者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形成了经相关专家审定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结构进行编排,既考虑到与其他相关教材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互配合,又减少了知识点的重复和脱节。教材范围以管用为限,知识深度以够用为度。
2.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教材既吸收了以前教材的精华,又增加了管理科学发展中的新成果、新方法及人类生产管理实践的一些新技术,使教材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先进性。
3.职业性和复合性
根据社会紧缺人才的需求,本教材以培养管理人员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的是培养将来对生产、服务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4.适用性和创新性
本教材难度适中,在教学试用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解决了以往生产运作管理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多、分析多、难以理解等问题。本教材中介绍的一些模型和公式都有实例,以及详细的计算和推导过程。每章都有大量的复习思考题。同时书中每章都配有案例分析,教师讲完一章内容之后,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教材强调以应用为主,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结合,力争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新颖性、启发性、前沿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色。
本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研究与工作设计,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库存管理,项目计划管理,MRP、MRPⅡ与ERP,作业排序与控制,生产现场管理。
本书由刘文博、张洪革、孔月红任主编,由杨丽、高国平任副主编。全书共十章,其中第一、第四、第六~八章由刘文博编写,第二、第五章由刘文博、张洪革编写,第三章由孔月红编写,第九章由高国平编写,第十章由杨丽编写。刘文博做了全书体系的构思、设计和统编定稿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