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 比重 41.5%。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区块链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被公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最有潜力引  发颠覆性革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对它的布局。2016 年底, 我国将“区块链”首度写入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强调要加强对区块链等 新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以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2019 年 10 月 24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 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  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区块链技术是 P2P(peer-to-peer,点对点或对等)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 合约(smart contract)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它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 据库,能够实现数据可信共享和价值传递,因此在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 升协同效率、实现监管穿透管理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如何正确地认识区块链技术以更好 发挥它在金融领域的价值,如何有效应用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解决金融行业痛点、推动金融 创新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金融行业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和广 泛,不仅在区块链技术岗位上,而且在区块链运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存在大量缺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  展新动能新优势。鉴于此,本书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区  块链和区块链金融发展现状及研究成果的梳理,构建了关于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框架和理论  框架。本书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区块链金融领域实践项目和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与案例介绍,希望使学习者领悟到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书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区块链技术。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原理和区块链底层技术,包  括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 区块链的概念与基本原理、特征、类型,区块链的应用发展趋  势,区块链系统的基础架构,以及密码安全技术、P2P 网络技术、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 同时本部分还介绍了跨链、区块链大规模基础设施、多方安全计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等区块链扩展技术。

第二部分:区块链金融原理。本部分介绍了我国区块链金融的发展现状,社会信 任机制的演变、区块链信任机理,区块链金融的基础架构,以及区块链在金融中应用 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实践证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不但能够增强金融数 据安全、实现数据共享、推动金融创新以及提高价值传递效率,而且能够有效解决信 息不对称问题,帮助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第三部分,区块链金融应用。本部分应用“区块链 +”思维,按货币应用与非币 应用的逻辑展开,主要介绍了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数字票据以及区块链在 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征信、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应用。其旨在让读者理解区块链赋 能金融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第四部分,区块链金融监管。本部分重点介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可能给 现有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第五部分,区块链金融实验。本部分安排了区块链建链、区块链钱包搭建、区块  链票据融资、区块链跨境保理和区块链商业保险等五个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应用实验, 通过知行合一,更好地领悟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应用价值。

本书由王小燕负责统稿,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由王小燕、刘炳男编写,第六章由  梁焕磊编写,第七章由师冰洁编写,第八章由王小燕、谢文强编写,第九章由王洪生  编写,第十章由李因果编写,第十一章由郭亚婕编写。

感谢新工科联盟和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为本书顺利出版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徐永杰编辑的倾  情付出。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和著作,以及大量行业研究报告,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本书还得到了我的研究生袁晨亮、 钟曼婷、肖燕玲同学的帮助,对他们细致的校稿工作表示感谢。

最后,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促使我们不断改进。但由于区块 链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金融中落地场景也层出不穷,加上编写时间和编者水平有 限,书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日后充实和完善。

王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