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研究国际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即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措施,以及国际贸易治理和协调的学科。
领略理论魅力,探索竞争风云,解读利益角逐;关注大国交锋,实现合作共赢,促进包容增长。本教材是省级线上一流课程(“金课”)配套教材,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本教材依据省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双一流专业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要求编写而成,可供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开放型经济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本教材分为导论篇、理论篇、政策篇、拓展篇、协调治理篇,依次递进,以期从新的视角来分析和反映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史、理论演进、政策措施的实施及治理协调机制的作用。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自由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关税措施、非关税壁垒、促进出口和限制出口措施、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组织等内容。本教材理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资料数据翔实、逻辑结构合理、实用性强,注重将课程思政引入教学内容中,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脉络、理论思想、实践规律和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二十多年,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地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了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目标,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本教材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特点,夯实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探索创新意识,并熟练地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探究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变化敏锐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为学好国际贸易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进行国际贸易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打下基础,提高对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复杂环境的适应性。
本教材集中了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理论知识和智慧,并根据参编教师多年从事国际贸易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具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结构新颖,概括性强,遵循国际贸易产生发展的脉络;二是理论体系较为完整,重点内容较为突出,数据资料丰富,表述科学合理,将课程思政引入教材中;三是体例多样,不仅有理论讲解,还有专栏阅读、专题、案例等栏目;四是可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相融合、多样化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相结合,以便学生扩展知识视野,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热点问题积极思考,弘扬制度自信与理论自信。
本教材由罗双临教授、张子杰博士主编,何莉博士、郑后建教授、戴育琴博士、李建军教授任副主编;罗双临教授负责总策划、总修改和总纂,组织集体讨论了教材体系内容,补充并完善了大部分章节;张子杰博士协助完成总修改,郑后建教授提出了初步框架。本教材共16章,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罗双临教授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张子杰博士编写第六章、第九章;何莉博士编写第十章,何莉博士、罗双临教授合编第五章;郑后建教授编写第十二章;戴育琴博士编写第八章、第十六章;李建军教授编写第十五章,李建军教授、张宏建副教授合编第三章;张宏建副教授、罗双临教授合编第四章;吴学君副教授编写第七章。罗双临教授的研究生蒋旭、张忠甜、吴飒飒、许志耀同学在数据资料查找、制表、绘图排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湖南工商大学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教材基金的资助。
清华大学出版社非常关心本教材的出版工作,有关领导和胡月编辑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罗双临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