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深刻领会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执行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令人烦恼或讨厌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有的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或心理障碍造成的,也有的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问题行为既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许多麻烦,又影响其自身的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品格形成和个性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如果这些问题行为未能被及时发现与纠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障碍,最后或轻度或重度地偏离于同龄人的正常行为。为了减少和避免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教育工作者以及父母应了解行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科学方法,针对不同行为问题的儿童采取不同的有效方法进行矫正。

  本书作者对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同时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大量专家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本书的内容更加饱满。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概述,阐述了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主要表现以及研究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价值;第二章学前儿童行为是否正常的判断标准,主要介绍了判断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原则和标准,同时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检测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主要对学前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因素,如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家庭教育因素以及幼儿园教育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预防及矫正,主要阐述了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模式,预防及矫正原则,同时结合案例,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常用的矫正方法进行了指导性解读;第五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应用分析,运用合理的矫正方法对案例所涉问题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设计,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书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与科学性,在内容的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更强调实践操作性,使缺乏儿童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幼儿园教师及家长,都可运用书中有关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本书由王萍任主编,其中第一章第一、二节,第二章由王萍编写,第一章第三节由王瑜编写,第三章由潘晓东编写,第四章和第五章由冯璐编写。全书由王萍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