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五部分第一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本教材编写团队认真领会党对教育的要求,本教材符合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并在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以视觉化传播为主的信息呈现方式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方式,视听媒介深度跨界、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传媒发展趋势,相关人才培养亟待转型,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扎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金融规模明显扩大,各种不同性质的银行机构遍布全国,它们承担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职能,保险机构从小到大、证券机构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功能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的大部分金融类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金融理论知识滞后于金融改革现状的问题,迫切需要更新。因而,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何翔,南昌工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万琳、钟婧薇、李媛、刘漪、董思雯、胡轩伟等教师经过五年多的研究,着手编写了这本金融学教材。 

  本书以培养应用型经济与金融人才为原则,以在保证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列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宗旨,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

  本书坚持全面、系统、严谨、精练、求实的风格,在基本框架和主体要素不变的前提下,结构更加优化,内容更加新颖,力求反映我国金融体系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中的探索和实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学生在每章学习中应达成的学习目标。

  (2)  增加了思政目标。通过思政目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通过知识拓展、案例分析、答疑解惑等栏目,丰富了学习内容。

  (4)  通过主要概念、知识训练(包括基础知识训练和技能知识训练)、能力训练(包括案例分析和实务操作),方便了学习者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5)  通过反映我国金融实践的最新资讯,提醒学习者关注金融领域的焦点问题,包括金融制度、金融现象等。

  (6)  增加了微课、视频元素,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相关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下载相关教学资料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添加了以下几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金融改革的最新内容;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国际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管的最新要求与内容;国际国内金融改革与实践的相关案例。这些内容使教材更具适用性和针对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一定的学术水准,与时俱进,及时将有关学科的新进展反映到教材中来;第二,内容上完整、系统和科学,表述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深邃的理论;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介绍一般的理论方法,还特别注重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有关案例的讨论;第四,注意吸收国内和国外经济研究和教学的最新成就,并结合了作者的教研实践和成果,以及作者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理解;第五,循序渐进,符合教学规律。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作为金融行业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编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第2版的修订过程中,南昌工学院金融工程专业教师万琳负责导言、第十章、第十一章的修订;钟婧薇、董思雯负责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的修订;李媛、胡轩伟负责第三章、第四章、第九章的修订;刘漪负责第五章、第六章的修订;何翔负责第七章、第十二章的修订及全书的统稿。本书的编写工作还获得到了南昌工学院校级一流本科建设培育专项教材建设的相关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误,恳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何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