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深刻领会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履行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类院校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目标是通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活动有初步了解,为他们工作后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教材,多数是以普通心理学体系为主,抽象的名词、概念较多,缺少对教育教学心理活动的研究,学生有“学而无用”之感。针对此类情况,为了增强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心理学教材。它可作为高等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也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参考用书。本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 体例新
本书突破了传统的普通心理学体系,紧紧围绕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育”三条主线,选取有关各方面的心理学知识。“教”即教师的教。“学”即学生的学,在教学与学习心理方面,我们研究介绍了学习动机、知识获得、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技能学习等心理学有关知识。“育”即德育心理,这方面介绍了个性差异与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内容。
2. 实用性强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加了实践方面的内容,在研究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列举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例,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在章节的选择与安排上,选取的都是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3. 内容新
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选择上,我们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尽可能地吸收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由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淑莲副教授组织编写,并由其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结构和章节设定。副主编为张文霞、徐华丽、夏凤琴。具体分工:李淑莲负责撰写第一章至第六章,长春光华学院教育学院夏凤琴负责撰写第七章,徐华丽负责撰写第八章、第九章,张文霞负责撰写第十章、第十一章。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并引用了一些国内外的心理学教材、专著和研究成果。本书得到了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务处、科研处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尹飒爽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吉林师范大学2022年校级教材出版基金资助立项项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