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一、写作起因和过程
本书的主编从事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管理学教材以学科型为主,要找到一本实用型的管理学教材非常困难。主编组成课程研究团队,广泛研究当时已有的各类管理学教材,并借鉴国外的企业管理内训教材,根据团队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平时对管理学的研究,以实用性、实践性为原则,注重知识更新,编写出一套既能反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又能结合中国实际;既能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管理技能的管理学教材。团队成员先编写了内部教材,应用于教学实践,内部教材以实用性、实践性为原则,注重知识更新,明确了每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引用鲜活的实例、灵活的课堂活动、富于启示的知识拓展,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与练习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技能的养成。经过不断完善,终于出版了本书。
二、本书的特点
1.??在难易程度上,本书定位于培养基层领班人的培养目标
在一个组织中,每个管理者在组织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拥有不同的权限,承担不同的责任,从管理学的角度,按照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三大类(见图0.1)。
图0.1 各层级管理者应具备的主要管理技能
(1)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最高领导层的组成人员。他们对外代表组织,对内拥有最高职位和最高职权,并对组织的总体目标负责。他们侧重组织的长远发展计划、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的制定,拥有人事、资金等资源的控制权,以决策为主要职能,故也称决策层。
(2)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层机构的负责人员。他们是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执行者,负责制订具体的计划、政策,行使高层管理者授权下的指挥权,并向高层管理者报告工作,也称执行层。
(3)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是指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即基层领班人)。他们负责将组织的决策在基层落实,制订作业计划,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也称作业层。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管理技能的需要有差异性。由于所处的位置、作用和职能不同,对管理技能的需要程度明显不同。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管理学教材以学科型为主,尤其针对研究生。在管理技能上也是针对企业的高、中层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编写的,而没有针对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要求而编写的教材。
本书针对这一问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力图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内容上,针对基层管理者,开创性地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管理技能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第2篇以管理学蕴含的技能点作为主脉络组织内容,培养学生在基层管理工作岗位上用得上的管理技能。在形式上,本书将管理工具的学习与训练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和练习熟练掌握这些工具。
2.??在内容上,本书定位于没有社会阅历的在校生管理学入门级教材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而绝大多数在校生从小学、中学,直至成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之前大多没有工作经历,这一本管理学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通过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中所经历的个人与班级管理案例,引发学生管理思想,展示管理知识,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可以感受管理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能尽快领会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能。
另外,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管理的学科,是很多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最近几年出版的管理学教材涉猎很广,对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项目管理、跨国企业管理等都有较多的论述,这导致与后续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和冲突,增加了这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难度。基于上述问题,本书较好地处理了管理学课程内容与后续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其内容紧紧围绕着“管理者如何有效管理其组织”这一管理学基本主题,突出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而像战略管理、管理信息、项目管理、跨国企业管理等与这一主题不直接相关的内容,不作为本书的内容。一部分内容,例如,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管理学基本主题直接相关,但在其后续专业课程有所涉及的内容,本书进行了简化处理,这样既满足了管理学作为基础课程的内容完整性要求,又为后续专业课程留下了空间,较好地处理了管理学这门课与后续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和冲突,真正体现出管理学入门教材的特点。
3.??在方式上,本书力图做到图文并茂,在编排方式上,为了帮助大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编者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优点,形成了系统的学习指导体系
本书的学习指导体系如下。
(1)学习目的:本书每章开始,首先简要地阐述该章的学习目的,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学习目标:当我们开始一段旅程时,首先必须明确目标,管理学的学习也是这样的。本书每章都有知识与能力的学习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使学习有的放矢。
(3)管理问题:本书每章开篇都有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后续的教学内容。
(4)思政园地:本书每章都增加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力求将管理学课程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5)即问即答:本书每章都包含若干即问即答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理解。
(6) 小卡片:本书每章都插入了一些小卡片,这些小卡片主要起补充和调节作用。
(7) 页边注释:对于管理大师等情况,本书采用了页边注释的方式,清楚地提供必要背景和指导,便于学生的学习。
(8) 复习思考题:本书每章最后都有一些复习思考题。这些问题都是直接针对该章内容的,答案可从该章内容中直接找到。学生通过复习思考题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
(9) 学生插画练习:本书每章都为学生准备了这个练习,让学生结合本章节知识点,用插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内容构成
这本管理学教材以管理过程为导向来组织相关内容,如图0.2所示。
图0.2 教材体例一览图
本书从人类所面对的基本矛盾——有限资源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出发,引出组织管理,然后围绕着“管理者如何有效管理其组织”这一主题,阐述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如何通过科学决策和履行管理四大基本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以及管理创新,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本书共设两篇,共14章,其中第1篇作为管理学基础知识,共计6章;第2篇是全书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以管理的四大职能蕴含的技能点为主线进行编排,分为8章。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赵明晓负责编写第5、10、12章;李秀华负责编写第3、7、8章;陈晖负责编写第6、13、14章;叶丽负责编写第?11?章;霍霞负责编写第2章;李春田负责编写第4章和第9章;吴崑负责编写第1章并总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著作、论文和企业案例,在此向被参考和引用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于修订,使本书更臻完善。
编 者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