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尽管我国建设领域的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但仍面临从建造大国转型为建造强国的挑战。长期以来,传统的粗放式、碎片化和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带来种种问题,如资源消耗过大、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环境污染严重、施工安全难以保证以及整体建造效率较低等。在科技与时代的交汇处,土木工程行业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此次的变革,智能建造无疑将在其中起到核心的推动作用。

智能建造,这一基于土木工程、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及其自动化和工程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正在改写土木工程行业的未来。它既是土木工程行业朝着信息化、数字化、产业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也是当前土木工程教育迫切需要的改革方向。智能建造不仅对土木工程行业的传统技术提出了挑战,更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全新时代。BIM/CIM技术、3D打印、动态定位、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技术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结合使我们看到一个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又充满创新和前瞻性的行业未来。

同时,国家政策已为我国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和愿景。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为我们描绘了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蓝图,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其中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建造”被视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步骤之一。“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更是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将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的宏大愿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上对智能建造专业教材的需求迫切,但全面、系统介绍智能建造的教材仍然相对匮乏。考虑到智能建造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其相关的专业内涵和知识体系尚在形成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此领域的研究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教材支持,这也是我们编写本教材的初衷。

我们深知,为了确保本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单靠教育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教材是智能建造行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得到了一线教学名师团队和智能建造行业专家团队的共同倾力打造。本教材不仅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智能建造的基础理论,还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工程应用案例,使读者能够在学习中直观地了解到智能建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境。本教材还融入思政元素,精选思政学习素材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教材各章节末尾,便于学生通过扫码轻松获取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时代责任、奋斗精神、职业素养和民族自豪感,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

为确保本教材的内容贴近实际、具有前瞻性,我们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广泛征询了行业专家的意见,并实地考察多个智能建造项目现场。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的蔡庆军、李宗阳、卢建文、王杰,以及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和中建三局集团华南有限公司的白宝军等专家、学者和工程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宝贵经验为本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本教材获深圳大学教材建设出版资助,感谢深圳大学教材中心、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提供的资助和支持。

尽管作者为本教材的编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知识更新迅速、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本教材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

在21世纪,智能技术正全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而土木工程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和基石,自然也不例外。智能建造未来将继续改变我们的建造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期待本教材能够为广大学生、教师、研究者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共同推动智能建造的进步与发展。

编者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