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是基础摄影教程,目标读者为具有简单摄影经历的群体,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社会上的普通摄影爱好者等。本书在绪论部分首先回答了“什么是摄影”这一根本问题,也就是对摄影本质的探讨,这是全书为数不多的学术性讨论。本书认为,摄影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摄影的技术特性、摄影的信息特性和摄影的艺术特性。通常情况下,摄影的信息特性并不为一般摄影爱好者所关注。事实上,无论是艺术摄影还是应用摄影,其根本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准确把握摄影的信息特性。在摄影中,信息特性就是将物质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再转换为各类符码进行数字化传播,而符码又可以还原为影像等。也就是说,相同的信息可以转化为不同的信息形式,但信息本身不会变化,这就给照相机、智能手机与计算机等媒体相互结合或连成一体创造了条件。显然,这种信息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传递,并不会因传递媒体的不同有所失真。因此,从摄影的信息特性来看,摄影的内核是自然信息,创造的是文化信息,它的表现形式是影像,形成的是影像文化。
本书依据问题导入的学习理念,确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摄影工具拍摄一幅正常的影像。
(2)所拍摄的影像具有一定的造型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美感。
(3)能够利用所拍摄的影像,为正确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服务。
本书针对当前拍摄工具的发展,即数码相机的基本种类和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广泛使用,以“拍什么”“怎么拍”“为什么拍”为思维主线进行编写。首先,从“拍什么”入手,“题材与对象”成为关注对象,从而引导初学者迅速进入摄影状态而不再茫然,更加强调要在实践中学习。其次,解决“怎么拍”的问题,这部分将重点引导学习者从技术的角度,由相机拍摄效果的不同引申到技术与器材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习者掌握数码相机及智能手机摄影的基本知识,并解决用光、色彩、影调、时机、形式等一系列摄影的核心问题。最后,提出“为什么拍”的问题,全书阐述了影像功能、影像价值、摄影美学等基本概念,以提升学习者的基本艺术修养。
本书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 2016—1—028), 2022年度扬州大学
本科精品教材。本书中所有的插图作品,除署名之外,均为作者原创。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