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21世纪是数据爆炸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种数字技术的发展,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数据点被生产和收集。从商业决策到科研探索,从政策制定到内容传播,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当下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核心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但是数据本身没有实际价值,只有通过组织、解释、应用和内化,将其转化为信息、知识和智慧,才能真正获得生命力。过去,数据的记录和传递主要依靠文字和语言,但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单纯的文字描述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海量、多维、实时的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快速、直观地解读复杂的数据集,洞察数据中的趋势、模式和异常。

当下,公共卫生、政治选举、生态环境等社会议题使公众更加关注数据,企业和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对数据可视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之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智能设备不断成熟,数据可视化的呈现和互动形式层出不穷,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面对这一传媒生态的变革,许多院校已经认识到数据可视化在新闻报道、媒体研究等方面的价值,将开设数据可视化的相关课程提上了日程。然而,系统、深入地教授数据可视化理念和技能的教材仍然相对匮乏,编写本书即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数据可视化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以原始数据为基础,以数据流为导向,最终输出经过转换、编码、设计的视觉表达,包括定义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可视化映射、可视化设计、可视化实现和传播等环节。本书主要按照数据可视化的实践流程来编排章节,力图用丰富的内容、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教授数据可视化相关的核心知识,确保读者能够快速入门,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原理和技巧,并通过实践与应用转化为实际技能。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数据可视化视角。很多教材可能只聚焦于数据可视化的某一方面,而本书涵盖了数据可视化的全流程,不仅重视数据可视化的设计与实现,还强调前期的数据处理工作。不同类型的读者群体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初学者可以从第1章开始系统地学习,而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直接跳到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如数据可视化工具、技巧或陷阱。

第二,本书更偏向于实用主义,不仅介绍数据可视化相关的概念与原则,还提供具体的工具操作教学,使读者能够直接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跨领域的数据可视化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展示技术如何应用于实际场景,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灵感和设计思路。

第三,本书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可视化案例,读者用手机“扫一扫”即可查看。以往一些复杂的可视化效果或互动体验可能难以在纸质书籍中展现,而二维码提供了一个展示这些内容的途径,将实体内容与数字世界连接起来,鼓励读者进行自由探索,使其形成一种更为主动的学习模式。

总体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且实用的数据可视化指南,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在本书付梓之际,要特别感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张卓越、耿彤、王文静、江苇妍、孙瑞鸽、高川雁等同学!她们为本书的成稿、校正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反馈邮箱:shim@tup.tsinghua.edu.cn。

王国燕 金心怡 

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