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与陈工孟教授曾在2017年合作编写过《小额信贷理论与实务》的教材。时光荏苒,当清华大学出版社去年与我们联系,希望我们将教材再版的时候,我才惊觉5年光阴已经悄然流逝。在这5年时间里,中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经济、乡村经济始终保持着坚强的韧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小微信贷行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此前,我们说小额信贷是指主要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信贷服务,旨在通过金融服务扶助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曾经传统意义上的1万元至20万元的小额信贷已难以满足小微客户群体的融资需求。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开始转变提法—从“小额信贷”转为“小微信贷”。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末,我国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全年增加4.59万亿元,同比多增4 549亿元,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贷款利率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商业银行成为发放小微信贷的主力军,除了国有四大行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各类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城信社、农信社等都纷纷发力该项业务。
“小额信贷”和“小微信贷”同根同源,本质上都属于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只是在内涵上,两者略有区别:“小额信贷”是从贷款金额较小的角度提出定义,传统意义上的小额信贷额度通常在20万元以内,而“小微信贷”则是从贷款目标客户群体为小微客户的角度提出定义,它的额度可以远超传统的小额信贷。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小微信贷最高额度可达1 000万元,中国民生银行的房屋抵押小微信贷最高额度可达2 500万元。
由此可见,从“小额信贷”到“小微信贷”,普惠金融的初心并未改变,改变的是目标客户群体的进一步精准描述、贷款额度的进一步提升和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展。中国的金融机构正在以不断创新、便捷高效的小微信贷助力中国小微经济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随着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小微信贷的业务模式也在发生重大转变。借助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各大信贷机构在传统的线下业务之外,纷纷推出了纯线上的数字小微信贷业务,通过技术升级和业务重塑,大大降低了业务对人工的依赖度,提高了业务的效率和触达率。数字小微信贷业务的普及,势必会造成行业在专业人才岗位设置和岗位素质能力要求方面的新变化。
为了更好地对接行业发展新动态,我们将这本教材命名为《小微信贷理论与实务》,介绍小微信贷相关理论,阐述传统模式和数字化模式下的小微信贷实操方法,希望能为培养更多小微信贷普惠金融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行企发展动态,围绕目标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场景和岗位素质能力要求,遵循由浅至深、由理论到实务的编排思路,阐述了小微信贷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介绍了小微信贷的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业务实操方法,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书逐步提升对小微信贷业务的认知和实操技能。本书内容可分为三个篇章、六个学习项目。
第一篇为“小微信贷基础篇”,包括项目一“认知小微信贷”和项目二“树立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理念”。项目一主要介绍小微信贷的概念含义、业务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分析小微信贷机构的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介绍小微信贷的职业操守规范。项目二介绍小微信贷的风险种类以及常见的风险管理理念误区,并通过案例辨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第二篇为“小微信贷实务篇”,包括项目三“介绍小微信贷产品”、项目四“办理传统小微信贷业务”和项目五“办理数字小微信贷业务”。项目三介绍小微信贷产品的基本条款以及产品涉及的相关计算方法,训练学生介绍个人小微信贷产品和企业小微信贷产品的技巧。项目四和项目五分别介绍传统小微信贷与数字小微信贷的业务办理流程,以及在不同业务模式下“贷前、贷中、贷后”的业务操作内容、操作要点和管理制度等。
第三篇为“小微信贷提高篇”,对应项目六“评估小微信贷业务风险”。该项目主要介绍小微信贷风险评估的核心技术,具体包括:小微信贷风险评估的基本维度和评估特点,基于客户信息、贷款信息、客户征信记录和财务信息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信息交叉检验、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等。
本书内容理实并重,紧扣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紧跟行企发展前沿。通过引入行企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和给予专业指导的方式,实现教材开发的校企双元融合。围绕小微信贷不同模式下的业务操作流程,将小微信贷理论有机融合于实操任务之中,重点突出,够用为度,同时提供大量行业案例、设计相关教学拓展活动和思考问题等供读者参考学习,力图拓宽与提升读者的行业视野和业务实操技能。
本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编排。在充分调研课程目标岗位客户经理和风控专员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场景之后,本书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六个教学项目、二十四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开始前都为读者描述特定的学习情境,设置任务目标,让读者带着问题、特定任务展开学习,提升读者学习的方向感和积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本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每个教学项目设立“价值塑造目标”,并针对每个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开设“素质园地”栏目,在丰富的行业案例基础上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相关价值元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创新发展、实干兴邦、尊法守法、工匠精神和金融职业道德等,实现德才兼修。
同时,本书还配备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行业视窗”、“项目测试”、教学课件和微课等文本资源与视频资源,读者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即可直接查看及检测学习效果,方便读者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
本书适合具有一定经济金融知识的高职生、本科生学习,同时也适合希望从事经济金融研究、信贷操作与管理方面行业的读者进行学习。通过本书的学习,相信您能有以下收获。
了解小微信贷的基础知识,包括行业发展、信贷机构的组织架构、信贷产品、信贷风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等。
掌握传统模式和数字化模式下的小微信贷业务操作要点,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认知到实操的全面提升。
感谢为本书撰写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的傅建源老师负责编写项目一、项目三和项目五,以及本书其他部分的评审和修订工作;西南财经大学的王莹参与了项目一、项目二的写作与修订;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工孟教授负责编写项目二和项目四,并对全书内容设计和撰写给予指导;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凌霜总经理负责编写项目六,丁丹丹老师负责提供本书的实操软件教学微课视频,湖南典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左汲笈总经理负责提供数字小微信贷实操演示微课视频。此外,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的徐北秘书长和广州民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陈林总经理也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宝贵意见。没有以上老师和专家的努力付出,这本书无法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书中涉及的大部分参考或引用材料都已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对于我们参考或引用但没能明确列出的资料和文献,我们谨对作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国小微信贷机构众多,业务品种繁多,且小微信贷业务创新也在不断推进,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欢迎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