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创新型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位置,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接班人。青年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应对市场竞争的各种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践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近十年获得了充分重视与关注。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继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公共基础课系列,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

近年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仍然发现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类创新创业实用型教材。甚至很多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还存在误区,认为创业教育只是教人如何创业。实际上,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创业,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因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者素质、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为了满足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类教材的需要,本书编写组成员进行了多方调研,充分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并结合高职高专教学实际情况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特点如下。

(1)以创业过程为主线。学生完成本书项目的学习和实训后,不仅能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初步迭代,还能较大程度地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者综合素质,初步具备从零开始产生一个创业想法的意识,能撰写商业计划书并有进行路演的能力。

(2)实践任务驱动。本书的每个模块都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并按照每个模块学习目标的工作过程设置若干个由浅到深的任务,从浅显的案例入手,带动知识目标的学习和实训任务的操作,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职业能力。

(3)在本书内容组织上,全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材配备有完备的数字化资源,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紧密结合,支持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题教学项目的开展。每个项目都设计有先导案例及思考题,学生需课前预习及完成思考题,课中可以参加在线课堂活动和测评。各个项目都设计了实训内容,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需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展示及宣讲实训任务成果,通过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分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随着任务的推进一直沉浸在创业者创业过程的状态中,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教材突出了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实践指导,内容丰富、有趣,可操作性强,利教便学。

本书编写团队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造诣,并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北一副教授担任主编并主持编写,副主编为赖越菲、颜钰婷、梁欢欢,其他参编人员包括曾任创新创业国家精品课程团队的资深“双师型”教师、省示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其中项目1、项目2由赖越菲编写,项目3、项目4由梁欢欢编写,项目5由颜钰婷编写,项目6由杨杨编写,项目7由陈亦南编写,项目8由文成玉和李杜彧编写,项目9由孙德延编写,项目10由朱荣毅编写,项目11由谈昊编写,项目12由赖越菲和李杜彧编写,项目13由梁婉玲和梁莹编写,项目14由刘项冬编写。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借鉴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向文献作者和资料提供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与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