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7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4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艰难探索,走向富强。21世纪已经过去了20多年,在百年变局的历史关头,中国向世界昭示斐然成就,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治理之路的选择关乎中国之复兴。目前,国人已形成基本共识,必须坚持走法治之路是中国的正确选择。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这成为未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目标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工作部署的检验标准。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在此背景下,对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法治经验与成就实属必要。
纵观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一直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从没有对外实施霸权,没有对外扩张或殖民,没有进行弱肉强食的掠夺,没有强加于人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干涉别国内政而引发文明冲突。如今,中国的国力已举足轻重,有必要介绍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对于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来说,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的法治道路?中国为什么会走向依法治国?中国的法治建设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问题,既可以从内部视角进行详细剖析,也可以从外部视角进行宏观展示。《中外法治文明概论》作为一本通识性教材,采取了后一种路径。在宏观的法治文明背景下,《中外法治文明概论》既介绍中国古代法治文明特征及当代中国的法治体系,也讲解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世界各地不同法治文明的历史、特点,以及不同法治文明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推动并实现治理经验与价值观念上的兼收并蓄。
国内常用的法学教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另一类是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的通识教材,针对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的法治文化类通识课程教材比较少见。华侨大学作为中央统战部直属高等学校,承担着服务国家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学活动中需要开设与中外法治文明相关的课程,因此,华侨大学组织教师编写了《中外法治文明概论》。基于通识课程教学的特点,理论性较强的著作并不适合作为教材。《中外法治文明概论》以中国的法治文明为主体内容,介绍了法治文明的基本知识、大陆法系法治文明与英美法系法治文明,展示了不同法治文明的发展、变迁历史,并且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着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导论、文明与法治文明、中国古代法治文明及近代转型、大陆法系法治文明、英美法系法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文明的未来发展,首先介绍法治文明的基本理论,然后讲述历史上的主要法治文明,最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进行详细介绍。
《中外法治文明概论》具有以下特色:其一,坚持宏观视角。从法治文明的宏大视角进行法治观念通识教育,避免过于纠缠法律制度。其二,以中国为重心。虽然《中外法治文明概论》也涉及对其他法治文明的介绍,但重点在于介绍中国传统法治文明和当代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成就,增强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法治文明与法治建设成就的理解。其三,以服务课堂教学需要为标准。基于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的知识背景,《中外法治文明概论》努力做到内容通俗易懂、体例简洁清晰,尽量避免过多学术性的理论阐述,希望能帮助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法治文明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也希望能为其他高校开设类似课程提供借鉴。
华侨大学教材建设资助项目对《中外法治文明概论》编写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中外法治文明概论》由华侨大学王方玉教授(负责前言及第一、二、六、七章)、王康敏博士(负责第五、八章)、郑金鹏博士(负责第三、四章)合作编写完成,由王方玉教授负责统稿。《中外法治文明概论》的编写得到了2022年度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项目“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提升”(HQHRZX-202213)的支持,华侨大学法学院叶小兰副教授为《中外法治文明概论》编写提供了帮助,一并致谢。
编者系首次编写面向港澳台侨学生及外国留学生的法治通识教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是一门年轻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