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丛 书 前 言

“高等学校人体结构与功能系列教材”秉承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七门内容高度相关的医学核心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进行了整合,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血液与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与生殖系统》共九本书,系统阐述了各器官的胚胎发生,正常结构和功能、相关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疾病发生后的形态及功能改变、疾病的诊断和相关药物治疗等内容。

本套教材根据精英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强调“内容精简、详略有方”的同时,力求实现将医学知识进行基于人体器官的实质性融合,克服了整合教材常见的“拼盘”做法,有利于帮助医学生搭建机体结构-功能-疾病-诊断-药物治疗为基础的知识架构。多数章节还采用案例引导的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编写组还制作了配套的在线开放课程并在慕课平台免费开放,为医学院校推进数字化教学转型提供了便利。建议选用本套教材的学校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将学生线上学习基础知识和教师线下指导学生内化与拓展知识有机结合,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医学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本套教材还支持学生以案例为基础(CBL)和以问题为中心(PBL)的自主学习,辅以实验室研究型学习和临床见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本套教材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预防医学类和基础医学类五年制、长学制医学生为主要目标读者,并可作为临床医学各专业研究生、住院医师等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套教材的参编作者均为来自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他们将多年医学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有机融入教材中。不过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会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今后在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教材编写组

2022年11月 

前   言

本教材的参编作者均为来自国内知名医学院校,从事多年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教授,在编写过程中,他们将医学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中。本教材秉承国际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将内容高度相关的七门医学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内容以消化系统为主线进行了整合,系统阐述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后的形态及功能表现、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等内容。

本教材坚持符合医学精英教育的要求,在强调“内容精简、详略有方”的同时,实现了在消化系统的器官水平进行相关学科内容的实质性整合,克服了整合教材常见的“拼盘”做法,有利于帮助医学生搭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知识架构。此外,每一个消化器官还采用了案例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临床问题,培养临床思维。 

为方便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编写组还以系统为单元制作了在线开放课程并在慕课平台免费开放,所有微视频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观看,为医学院校以此教材为基础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此模式将学生线上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教师课堂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拓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及实验室学习和临床见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将学生所学直接应用于临床思维的训练,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目的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与能力转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人才的医学教育目标。

本教材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主要目标读者,并可作为研究生、住院医师等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王双连 丁兆习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