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为响应党中央加强教材建设,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号召,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经济学的需要,清华大学成立了经济学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织开展经济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微观经济学》是重点教材之一。党的二十大后,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进行了大幅修订形成了现在的第三版。第三版不仅客观、准确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是融入中国实践和中国素材,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逻辑和取得的成就,在增进对国情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以体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本书与同类教材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强调基础: 本书着重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文字叙述为主,尽可能避免使用较复杂的数学工具(数量表述以初等数学为主,必要的地方涉及少量的微积分),重要理论的数学处理大都放在附录中,以满足具有不同数学基础学生的不同需要。

(2) 对接前沿: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参考了国外通行的教科书,并吸收了国内若干统编教材的优点,其中以较多的篇幅对微观经济学的新近发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如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产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帮助大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

(3) 融合中国实践: 本书结合我国经济实践,在相关章节中总计开辟了多个课程思政专栏,包括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要素与按要素贡献分配、有效市场与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失灵与有为政府等内容。这些内容紧密围绕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经济实践,运用经济学逻辑解读我国的经济政策与方针,从而起到帮助同学们建立批判性思维,认识有关理论的局限性,更好地开展理论创新与自主性知识体系构建。

本书主要供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学生作为微观经济学的教材,也适用于非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及广大读者自学,同时可供研究生参考。本书共设14章,每章3~6节;每节3~5小节,适合于每周3学时的一学期教学计划,在内容上不需要作较大幅度的增删。另外,我们还提供了复习思考题,并借助二维码提供课堂自测,这些题目不仅有助于任课教师布置作业,也尽可能吸收国内一些重点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微观经济学试题,以便考研的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本书此次修订工作由蔡继明、王勇、靳卫萍负责,参与修订工作的包括高宏、张玮艺、傅芳宁、秦北辰、窦彬、吕毅韬等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生。本书编修工作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对于以上老师和同学们以及出版社的付出表示由衷感谢。

蔡继明王勇靳卫萍202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