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方面,主动承担了大国责任。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从前瞻性视角进行超前性全局性谋划,对推进双碳工作作出系统全面部署。在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双碳”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责任,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脱离实际。202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围绕努力实现“双碳”目标进行第36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在脆弱中艰难复苏。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相关工作如火如荼在各行各业稳步推进。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各行各业加大投入力度、齐心协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我国企业家是停滞不前、持续观望,还是顺势而上、占据先机,是停产退出、关门出局,还是重新布局、转型升级?无论如何,企业家都迫切需要了解“双碳”背景和政策动向,系统梳理“双碳”政策给企业转型发展带来的危与机,尤其是需要了解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提出的“双碳”目标和具体行动,推动企业制定自己的碳减排路径,发展培育低碳技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碳中和管理体系,并将碳减排成本纳入企业经营决策中。企业能否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是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步的关键。
为此,在习近平主席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后,我们团队2020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准备讲义,并于2021年上半年在MBA和EMBA学员中开设新课“气候变化与商务”,后多次授课,持续更新讲义,受到学员普遍欢迎。授课之余,我体会到,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时,最好还是要有一本配套的教材,于是我组织团队编写了这本书。
全书写作得到了我作为负责人的湖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的青年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刘景月、石威、程浩森、杜孟凡、强薇、黄玉琴、梁婷、王霞、李若瑾、赵文等协助,得到了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路径与协同机制研究”(22AZD128)、重大项目“完善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研究”(18ZDA106),国家自科基金专项项目“碳定价机制的复杂机理与动态优化研究”(71774051)等资助,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晓瑞老师的鼎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中如有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我们会在后续版本中不断改进。
张跃军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