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我国土木工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外工程、科研项目等越来越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速。我国土木工程领域中既能熟练使用专业英语,又有过硬技术本领的人才极度匮乏,采用传统中文教材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一些高校迫切需要具有足够资源、形式新颖的双语教材配套教学。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体例编写,突破了已有相关教材的编写框架,适合读者阅读、理解,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习到相应的混凝土结构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为今后阅读混凝土结构相关英文科技文献,撰写英文科技论文,从事涉外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 中文英文对照,便于双语教学

本书根据国内学生实际英文水平和课程难度,采用中文和英文对照同时编写,标题、表名、图名、任务、拓展知识、特别提示、例题题干及正文的中文段落都有对应的英文翻译,方便阅读和理解。在每章开始部分列出该章核心中文词汇、词组及对应的英文翻译,有利于学生对该章核心中英文词汇和英文段落的理解与掌握,便于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和学生学习,强化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

2. 体例内容丰富,结合工程实际

一般在各章开始设置教学目标、导读、引例、核心词汇等内容,引导学生对每章学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通过工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每章内容中穿插拓展知识、特别提示、任务、例题、数字资源等内容,结合现行规范、图集和工程实际编写,开阔学生视野,引发深度学习。在每章结束部分引入小结、习题等,对该章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勾画出知识脉络和学习路径,使学生对整章内容有全局性的认识和掌握。习题形式多样,引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思考题、计算题等题型,便于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和复习。内容编写化难为简,以“必需”“够用”“能用”为原则,简化公式推导过程,重点在公式应用,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3. 配套数字资源,线上线下融合

配套视频、图片、拓展知识、特别提示、英文翻译等数字资源,以二维码形式提供,将教材、课堂、教学资源三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知识和特别提示汇总到每章小结后面的二维码中,只在行文中以标题形式标明对应位置)。结合工程实例和混凝土结构的最新发展编写,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成果。

本书按照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T 50010—2010)、《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22G101—1)等国家标准、设计图集,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兼顾最新规范、图集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编写。注重内容更新,强调结构设计中应贯彻的规范条文,替换某些实际工作中不常应用及过时的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裂缝、变形及耐久性等。本书内容可安排50~70学时进行授课,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灵活安排学时。

本书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史美东编写,并统稿和定稿。本书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诸多文献资料,在此对文献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内容较多,编写时间较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指正。

史美东

2023年12月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