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如果20世纪的经济增长依靠的是物理空间的、全球化的货物和货币的流动,那么,21世纪全球的经济增长则主要依赖网络空间的各类数据的流动。现在,很多学生都依赖跨域、跨境的教学平台;企业依赖跨境的产品销售及售后跟踪和服务;医生则利用人工智能平台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国家间或全球性双边与多边的会议也可通过视频在网上进行;等等。在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云计算、全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正在普及,有效的数据治理和跨境数据流动对于国家乃至全球的创新、贸易及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互联网和全联网的普及应用,个人或企事业单位日常生活和业务活动的数据几乎无须另行输入,只要将相关设备直接接入网络,数据便有可能自行在全球范围内传输。实际上,自智能手机和5G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以来,数据的全球化与数据跨境流动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经历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之后,智能化正在成为全球信息化向高端领域发展的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过渡的时期。未来50年,人类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的智能化,包括自动化、自主化、无人化等,或将成为这个智能时代的主要特征。智能技术将成为智能化的主要驱动力量,其所带来的智能革命将成为信息革命之后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下一场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智能时代则将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远较过去70余年的信息革命为甚。智能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最主要的“物质基础”就是数据。没有数据,模型、算法、软件等都将失去“玩伴”,无所作为;没有数据,就没有深度学习以及人工智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
近来引发全球关注的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性已预训变换器)系列技术,如最受关注和欢迎的ChatGPT,风靡全球,成为互联网应用发展20余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类应用程序,更有可能成为智能时代来临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ChatGPT正是基于规模化搜集应用互联网数据产生的结果,而且,充分利用数以亿计的用户使用ChatGPT所产生的新数据反馈更新原系统,还能形成极为重要的对ChatGPT技术的迭代演进。显然,没有互联网的开放式数据获取,以及开放式的人工智能应用OpenAI,ChatGPT生存能力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质疑。因此,自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开放以来,同时引发的是作为ChatGPT运行基础的、获取互联网数据的合法性基础问题,以及ChatGPT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的合法合规问题。在数据迅速成为全球竞争制高点的同时,此类问题凸显了与数据开放应用相伴随的数据治理问题,同样十分重要,影响深远。
从国际上关于数据治理的研究来看,数据治理的关键词主要有4个,即安全、隐私、财富、发展。“安全与隐私”表现为对“数据资源”使用的管理、控制、约束,代表了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对数据滥用并损害自身利益的关切;“财富与发展”则促进“数据资源”的开发、流通、利用,目的在于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利用数据创造社会和个人财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机遇。这4个关键词代表了数据治理的相互矛盾的“控制与反控制”“约束与反约束”的两方面,有时也会成为国与国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缠斗博弈的工具。任何一种以一方面的重要性掩盖另一方面的重要性的错误倾向都会给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意义深远的影响,甚至整体上导致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在智能时代的竞争中落败。因此,数据治理是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政策性、战略性的国家治理领域之一,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政府对于不断深化数据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内涵十分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激活数据要素潜力”设为重要目标,同时相继制定了《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重大规范性法律文件,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数据治理能力、促进数字经济活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指导方针。然而,总体来看,我国数据治理仍然有着很大的完善空间,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在确权、交易、开放、共享、安全、规范、隐私保护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一个全社会的“基于数据”的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等各领域蓬勃发展的局面还远没有形成。我们需要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根本依据,紧紧围绕我国在经济发展和数据治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紧迫和重大的关键问题,全面、综合地研究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数据治理的政策、战略和发展路径,进而推动国际数据治理领域的国际共识和国际合作。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主要国家持续强化数据资源控制与治理能力的新态势,北京邮电大学张彬教授编写的《数据治理—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可谓正当其时。该书是作者长期深耕网络空间治理、数字经济发展等领域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的结晶与成果。全书在系统介绍数据治理概念、内涵与理念,并综合对比国际社会数据治理体系架构差异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包括数据开放共享、产权交易与安全保护等在内的诸多数据治理的核心问题,鞭辟入里地阐述了数据治理的基础理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据治理的科学方法,并辅以丰富多样的国内外数据治理实践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帮助读者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学习、理解与分析关于数据治理的各类问题。全书切入视角务实,内容编排翔实,逻辑论证扎实,对于推动我国数据治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然,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国家乃至全球的数据治理也还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希望本书也将伴随这个发展进程,得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周宏仁
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院长
2023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