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深刻领会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履行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坚持“融合、融通和融入”三融合,将课程思政元素、科学专业“大概念”以及教育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德才兼备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很多国家的学校都采用网络在线教学的方式应对突如其来的教学危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随之迎来了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微课资源、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和移动教学逐渐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题。2022年我国建成全球性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合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基于教育新基建的发展需求,形成云端资源和教育数据大脑,在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中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形成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了更加契合数字化教育发展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更替非常必要,为此我们在第3版的基础上,对教材相关部分重新部署和修订,形成教材的第4版。该版本配备全新的微课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国家一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支持平台系统,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和有效进行。

  与传统教材编排方式不同,本次版本设置了项目式学习活动。项目式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体验和生成,即从问题提出开始,学生就在真实的体验中制定任务、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生成知识,获得经验,强调情境主题“真”,突出任务探究“活”,讲究评价方式“全”,注重学习成果“多”。既要所解决的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又要使学习在真实体验中发生,力求创设课堂灵动、智慧碰撞、小组协作、成果丰富的学习探究环境。这使得本教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贴近课程教学的需求,也契合当前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另外,第4版充分考虑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对第3版内容和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我们主要对每章的名人名言和章节后的课程资源,教材目录结构的二级、三级及其相关内容做了调整,增删和勘误了相关内容,如增设了第1章教育信息化解读;第2章加入了混合式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PACK框架理论;第2章增删了部分图示;第3章做了调整;第4章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第5章;第6章增加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内容;第7章做了必要的修订;第8章做了较大的调整;第9章增加了MOOC平台、虚拟教研室、一师一优课等案例;增加了第10章。

  本书由李志河教授主编并进行了最后的统稿和定稿工作。本书的编写分工具体如下:白杨和李志河编写和修订第1章;王永平、吴彦茹编写和修订第2章;夏晓燕、唐晓林编写和修订第3章;贾永娟、张珮编写和修订第4章;王志燕编写和修订第5章;赵嵬、周丹编写和修订第6章;冯芳编写和修订第7章;张永芳编写和修订第8章;路利娟编写和修订第9章;江琳影、杨丽勤编写和修订第10章。

  本书受到2022年山西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新文科)、2022年山西师范大学2022年教材建设项目《现代教育技术》(2022JCLX-03)、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课题号:PJ-21123)、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对策研究与实践”、陕西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团队协同共建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GH21Y1097)、山西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22年度科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深度融合模式研究”(课题号:SXYJ202223)和2018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2018251)等多项课题的支持和资助。

  另外,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参阅和引用了大量专著和文献资料,在此对各位作者深表谢意。与此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以及尹飒爽编辑的热心服务。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教师出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