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一论断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
以此为背景,我们从金融的本质属性出发,吸收金融创新的最新成果,以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普惠金融的大众化需求为基点,以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出发点,编写了《金融学基础》教学用书。
本书分项目编写,每个项目下按知识的关联性再细分为若干学习模块。全书共11个项目、35个模块,以突出“宽基础”的技能操作性。按18周安排教学计划,每周4学时,共72学时。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每个模块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介绍学习财经商贸类专业时应知的金融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学习和拓展学习提供理论积累。
(2)每个模块设定技能目标。尽可能提炼和基础理论相关的技能操作训练,以培养学生用基础理论分析认识经济金融现象的操作技能。
(3)提出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认识金融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为了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的观察思考习惯,并理性地用金融学基础原理解释、考量问题,教材提供了情境导入和案例导入,帮助学生体会理论和经济金融现实融合发展及创新的能力。
(5)受篇幅限制,教材内容的分层次设置。主干内容为必学内容,但深度不限于教材编写内容。 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经济金融现象的描述性材料,可以供学 生拓展学习时使用。
(6)在一些重点环节,加入了思政资料,以落实思政进教材的要求,力求充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
(7)每个模块均有经验分享,提供了相关理论指导下的一些典型案例和做法,以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借鉴。
(8)编写了即测即练内容,帮助使用者把握重点和关键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
(9)在每个学习项目之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集中编写了技能训练,为使用者反思和梳理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提供了思路和操作要点。
本书由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组织编写。李生宁教授担任主编并编写项目1中模块1-1及项目11等内容。其他副主编编写情况如下:祁雯婕编写项目2、项目6、项目7;胡建军编写项目1中模块1-2、模块1-3等;周玉琴编写项目4、项目8、项目9等;马良子编写项目3、项目5、项目10等,祁小健、董九红也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
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用教材教会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方法”,而不是“教会学生理解固化的教材内容”。 竭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以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在此,向所有组织者、参加编写的人员及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由于时间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