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办好一所学校的落脚点在提升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点在课程.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因此学校就有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自主权,即校本课程.近年来,深圳中学竭尽所能创新开发、打磨完善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校本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开设有360余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同时,我一直鼓励并支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在经验成熟的基础上将教学实践成果化——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基于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是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武钢三中、黄冈中学等著名中学为学生开发和编写了具有相当难度和广度的数学学习资料,带动其在高考、竞赛等方面声名鹊起.近年来,深圳中学一直在学习、借鉴、吸取国内外著名中学课程建设的宝贵经验.在深圳中学,我一直倡导在国家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要学多点、学深点、学难点,要有更多、更好的适合深圳中学学生水平的数学校本课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可充分发展的课程,科学合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目前,深圳中学开设了数学分析、微积分、线性代数、解析几何与群论初步、射影几何、统计学、初等数论、离散数学、算法导论、博弈论、数理经济学原理、逻辑导论、AP微积分、AP统计学等大学先修课程,以及数学文化与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数学问题选讲、数学竞赛、欧氏几何、强基计划数学等选修课;出版了《数学培优竞赛讲座》《数学培优竞赛一讲一练》丛书(三、四、五、六、七、八、九、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共20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我从2003年开始参加新课标湘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研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向张景中院士等前辈、老师学习,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后来担任湘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副主编,同时我个人也出版了一些高考备考、数学培优和数学竞赛方面的书籍,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有较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深圳中学工作的数年来,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借助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带头开发一套适合所有深圳中学学生的数学校本教材.
众所周知,2022年全国高考数学创下了近些年的难度新高,以此为契机,我决定将这个酝酿多年的想法付诸实施.在2022年高考数学结束后的第二天,我组织深圳中学数学组十余位高三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召开研讨会议,动员大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编写一套贴合新课标、适应新高考、匹配深圳中学学生水平的深圳中学数学校本教材,于是《高中数学精讲》《高中数学一课一练》丛书应运而生.如今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凝结了深圳中学数学教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和辛勤付出.
在本丛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以最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以高中生数学认知能力为基础,以最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脉络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对标新高考,注重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充分将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理念融入其中.
《高中数学精讲》涵盖高中数学课程和新高考数学的所有内容,难度不超过高考数学,按章、节编写,每章开头简明扼要地介绍该章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给出该章的知识结构框图,方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每节包括如下三个栏目.
内容提要:梳理每节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突出重点、难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技巧,提供一个知识网络,授人以渔.
释疑解惑:通过精心设置的一系列问题与解答,解释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主要包括对概念、性质的解析,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定理的条件分析和使用要领,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论断的辨析等,授业解惑.
典型例题:每节精讲具有典型性、新颖性、启迪性的例题,覆盖该节的知识方法技巧,遵循可接受性原则,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排序,通过分析、求解和点评,介绍与该例题有关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归纳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每道例题后配有相关性、发展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演算技巧,巩固、拓展、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
在书的后半部分,我们提供了所有练习题的详细解答,帮助学生自学及自我评价.
与《高中数学精讲》配套使用的是《高中数学一课一练》.
《高中数学一课一练》按章、节编写,涵盖新高考所有知识点,并增加多选题型.每节与《高中数学精讲》对应,精选习题循序渐进、拾级而上,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习题设置兼顾多个层次的学习需求,分为A,B,C三层,适合分层教学,学生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按需取舍.例如,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完成A组和B组习题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完成C组习题;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完成A组习题的前提下努力尝试完成B组习题.书后附有所有习题的详细解答,《高中数学一课一练》与《高中数学精讲》配套使用,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本丛书包括《高中数学精讲》《高中数学一课一练》(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共8册.
本丛书的编委会由深圳中学数学组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他们是:洪建明、曾劲松、张红兵、董正林、黄文辉、张文涛、周峻民、许苏华、罗承成、邱际春、赵志伟、林健.在本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精益求精,但其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希望更多的同学喜欢数学,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