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洮绣是一种流传于中国甘肃古洮州地区的民间手工艺,主要分布在临潭县、岷县、卓尼县等地,被广泛用于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服装、家居装饰等,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一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手工艺承载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情感、信仰和智慧,曾是当地妇女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之一,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洮绣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但在当地,洮绣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洮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保护。本书一方面介绍了洮绣的发展历程、工艺、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希望读者对洮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关注和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洮绣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从情感意象认知的角度提取洮绣的文化基因,进行洮绣文创产品再设计,为洮绣的非遗传承提供新思路。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采用桌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洮绣的起源、发展过程、现状三个阶段的情况,梳理了洮绣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从临潭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洮绣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征,这些研究为全面了解洮绣文化的成因及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从生产工艺的角度阐述了洮绣的手绣、手推绣和电脑绣等加工方式的特点与洮绣的工艺流程,并介绍了洮绣工具及相关加工方法与工艺特点、洮绣材料的特性与适用场合,论述了洮绣各种针法的加工方法、加工流程、技术要求、工艺特点、注意事项、刺绣效果与应用场景等,这些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为洮绣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运用分类学的方法,将洮绣按照用途和题材进行分类研究。将洮绣按照用途分为家居纺织品类和服饰类,阐述了洮绣在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与文化属性。将洮绣按照题材分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三类,分析了不同类型洮绣纹样的形态特征、造型方法与象征意义等。通过分类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不同洮绣纹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厘清不同洮绣纹样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属性,发现各类型洮绣纹样的设计规律。

(4)从表现形式、构图形式、构成形式与色彩特征四个方面探讨了洮绣纹样的艺术特征。洮绣纹样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写意、写实和夸张,这三种手法使洮绣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深受文化底蕴的滋养。洮绣纹样的三种主要构图形式为散点式构图、中心式构图和对称式构图,通过这三种构图形式的应用,洮绣纹样展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共同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洮绣纹样的构成形式决定了纹样的基本结构和风格,其构成形式主要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这三种构成形式各具特色,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洮绣纹样的色彩特征主要包括纹样色彩的应用与搭配方式,洮绣的色彩既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其常用的色彩不仅具有生动性,还具有层次感和复杂性。

(5)从祈福纳吉和生存繁衍两个角度解析了洮绣纹样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洮绣图案中的祈福纳吉意味着人们通过洮绣的纹样表达祈求吉祥和幸福的心愿,这种祈福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洮绣图案中生存繁衍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繁衍的渴望,表现出对生存繁衍的重视和珍惜。洮绣纹样意义的产生和传播依赖于洮州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其文化价值在于将文化和美学完美结合,体现了洮州人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6)探讨了地理环境、多民族融合和风俗习惯三个方面对洮绣艺术的影响。洮州山川河流、气候条件等地理特点为纹样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灵感。洮州地区多民族聚居,不同民族的纹样、色彩等艺术元素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洮绣纹样,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丰富了洮绣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洮州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洮绣与洮州人民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民俗习惯在纹样题材的寓意、形式的表达等方面得到体现,洮绣也成为洮州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地理环境、多民族融合和风俗习惯是影响洮绣纹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洮绣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7)从洮绣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对洮绣的价值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洮绣的发展传承提供了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的依据,也为现今洮绣产业将地域文化、传统手工艺跟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发展时尚洮绣文创产品做出了解释。

(8)运用田野调研方法,从政策保护和企业运营两个角度全面审视了洮绣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梳理了传承主体缺失、外部环境变迁、多元审美影响、传承方式不够科学和经济价值开发不足五大传承困境。对以上困境进行剖析和讨论,为洮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构建以洮绣传承人为中心的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制定基于SWOT 分析的洮绣经营策略,以及构建包含档案资料和设计图谱的洮绣非遗数据库,为洮绣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9)以文化基因和感性意象认知原理为基础,以洮绣纹样为研究对象,构建洮绣纹样文化意象基因的提取流程,归纳出造型意象和色彩意象词汇,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各洮绣纹样的感性意象值,确定各种意象的典型样本,并运用打散重构、型谱分析法提取了典型样本的纹样造型、纹样造型特征元素、纹样的主辅色,建立了系统的洮绣文化意象基因库。该基因库能够快速查询、筛选适用的造型因子和色彩因子,为设计实践提供设计素材。

(10)针对刺绣文创产品进行调研、归纳与整理,通过用户访谈确定了洮绣纹样所适用的产品,并基于用户满意度得到产品与意象的最佳组合,将纹样意象与产品进行匹配,为建立目标产品与洮绣纹样文化意象基因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依据,也为后续洮绣文创产品设计明确了方向。

(11)运用数量化Ⅰ类理论与形状文法构建了洮绣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流程,并以布艺台灯为设计案例,通过设计元素分析、产品造型推演、色彩设计、图案设计等一系列过程完成产品创新方案,对所构建的设计流程进行应用与验证,为后续的产品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

(12)基于前面章节构建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流程、目标造型意象与产品造型设计元素的关系模型等开展其他文创产品设计实践,设计了面向洮绣纹样的系列文创产品,并展示最终的产品效果图。通过不同产品的设计验证了洮绣纹样转化为文创产品的可行性,为刺绣纹样的设计应用提供了有效借鉴,同时也为纺织品、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本书内容主要为作者近年来所做的研究工作,并借鉴、引用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第1 ~ 8 章由欧阳晋焱撰写,第12 章、第15 章由张书涛撰写,第9 章、第10 章、第13 章由周爱民撰写,第11 章、第14 章由王洪倩撰写。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洮绣艺术,也希望洮绣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保护,并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加巧妙的应用和传承。由于作者学识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3 年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