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成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行动方案》,推进落实“课程培优行动”工作,进一步发挥研究生教材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设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本书有幸获得项目资助。本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和研究生的学习资源,是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重要基础,能够提供广泛的学习材料,帮助研究生扩展知识面、强化知识内涵。而且,本书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提升研究生课程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治理的宏观层面到金融机构管理的微观层面,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防范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根本性任务。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指出: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金融机构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各种风险,而动荡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金融风险,使传统的应对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转变到管理好日常可见的“灰犀牛”风险。也就是说,金融市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专门的管理。一个拥有优秀风险管理人才和系统的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预测和抵御各种风险,降低资产损失和利润下降的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是决定金融制度安排的重要标志,是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风险并管理好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金融风险管理专业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机构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风险管理,行业内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作为国内第一个聚焦金融风险管理并将其纳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专业,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和学院领导的关怀爱护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和业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办学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经过前期的探索和积累,学科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将业界资源引入课堂体系中,相互融合,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学科培养体系,也在国内外学界和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截至2023年6月,本学科共招收10届硕士研究生和4届博士研究生,共培养了8届硕士毕业生,毕业生实现了100%的高水平就业。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科的教学知识体系,培养与金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并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知识体系和最近几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对学科专业内容特别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以及与本学科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完善,形成了本书。

希望学生通过本书的系统学习,从专业实践的视角对中国银行业20余年风险管理进行回顾,并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希望学生在对前期理论学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理论与业界实践的结合点,全面理解、掌握目前业界在风险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提高驾驭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能力。

本书共分为九章。整体上看,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从风险专业视角看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银行业风险管理历程,并结合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历史发展沿革,剖析巴塞尔委员会监管理念的变化及其本质。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介绍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发起人委员会)及风险管理框架的历史沿革与其风险管理理念综述,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与巴塞尔委员会监管理念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COSO与BASEL两大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理念差异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从信贷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差异溯本清源式区分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差异,在分析传统商业银行基本功能后,探讨传统商业银行面对大数据、互联网等全新业态的困扰及回归本质后的风险管理思路,并结合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脉络,分析金融市场监管及全周期、全领域的机构监管的内容,明确了未来我国的金融监管趋势和方向。

第四部分为第九章,聚焦中国的金融监管及当今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本书凝结了编著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心得。多年来,胡德宝和周玮为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硕士教授相关课程,在前期积累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的教材版本。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关雅鑫和黄宏楣的大力支持,她们对教材提出了十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对她们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著者水平有限,难免有挂一漏万甚至不精准的问题,期待读者及专家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并不吝赐教。

胡德宝、周玮

2023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