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创业活动具有丰富的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创业活跃地。中国的创业活动具有很鲜明的情境特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和业态,激发了越来越多元化的创业活动。传统意义上的个体创业活动仍然是学界所探讨的重点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创业、大学生创业、平台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形形色色的新型创业活动也在不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现象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何对“创业”进行界定,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是否仍然可以用传统的理论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在学术领域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但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同时,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看,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帮助他们了解现实,树立职业理想。
二是如何在课程中有效引入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案例,将其作为当前创业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这些创业现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贴近程度非常高。创业课程通常会关注创业领域的国内外经典案例,但当前国内创业活动的最新实践也应当成为创业课程的重点。这对创业课程的讲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是如何在新的发展环境中认识创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中的角色。在过去的研究中,学界关于创业对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作用已经达成共识。在新的形势下,新型的创业活动如何影响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普遍意义上的人民群众福祉?相关问题不仅值得学界在学理上予以解释,更融入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值得引导学生思考。
从创业实践到创业教育,这是一个产教不断融合的过程。创业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创业过程涉及战略、营销、财务、运营、融资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如何在创业课程内容纳这么多的讲授内容,对教育者来讲是个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创业教育如何与时俱进,为新型创业活动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持,也成为当下创业教育的难点。
在过去的20多年间,国内的创业教育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在师资队伍培育、创业课程开发、创业教育论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相对于其他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历史。早在2004年,商学院就推出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创业先锋班,并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教育部/财政部创新实验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等荣誉。
创业学课程一直面向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开设。该课程2007年获评校级精品课程,2021年被评为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被评为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联盟优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本教材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来,目前已经是第3版。相对于之前的版本,本次再版的主要变动是:增加了部分当前创业话题热点内容,如网络直播、众筹、创业失败等。同时,我们也对各个章节涉及的案例进行了更新,试图让学生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创业事件;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的创业情况,进而理解中国之所以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建立“道路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商科课程本身应用性就很强,创业课程又是商科课程应用性集大成者。本教材在编写中注重融入多样化的知识应用场景,让学生探索如何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因为创业课程一般以商业计划书为考核,所以教材中特别注重提供可参考的商业计划书范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到实务中。
总之,我们期待通过对本教材的适当更新升级,探索解决上文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创业学教材也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作者才疏学浅,疏漏之处难免,恳请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给予积极意见。
编 者
2025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