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认真贯彻并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把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写入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系列文件,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阐明了总体目标、工作思路、任务要求和重点内容。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思维启迪和能力培养之中,切切实实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直接决定着接班人问题,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更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福州大学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始于2016 年。2016 年,“陶瓷工艺学”“孙子兵法鉴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课程开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价值塑造、心理育人等思政元素。
2018 年,学校在《福州大学关于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推广应用“价值引领、知识拓展、思维训练、能力建构”育人理念和模式;同年获批福建省重大教改项目“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以此项目为实施框架,全面启动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2019 年,学校在《福州大学关于建设新时代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提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要求每门课程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健全“三全育人”大格局;同年获批福建省重大教改项目“基于一流本科人才的‘三全育人’新体系研究与建设”,把产出导向教育理念融入“大思政”工作中,确立“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全面修订2019 版培养方案,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与产出导向理念,把“品德修养”统一纳入各专业毕业要求首个指标项。
2020 年起,学校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再获福建省重大教改项目“面向产出的福州大学课程思政体系的研究与建设”,统筹协同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了包括工作体系、教学体系、能力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成立福州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并入选省级示范中心,出台《福州大学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全方位修订51 个教学管理文件,全覆盖开展两轮“课程思政进大纲、进教案”专项工作;设立150 多项各类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开展“教学有道”研讨等品牌活动,精心打造思政课程、通识必修课,优化通识选修课,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创教育等特色课,结合课程属性特点,扎实做精学科专业课。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我们从300 多个“课程思政进大纲进教案”典型案例中精选了一批优秀教学案例。这些课程案例涵盖了各学科专业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展现了课程思政建设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通过这些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价值,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感谢为本案例集提供典型教学案例的各位教师。
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工作永无止境、常做常新。因此,本案例集内容难免有局限或疏漏之处,依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和交流中持续完善。望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将课程思政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者
2023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