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进入21世纪后,医学教育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学科发展上,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基础-临床结合的多学科整合课程(基于器官-系统)建构是课程改革深化和知识结构优化的必然趋势;在教学模式改进上,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新模式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新医科建设,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适应医学整合课程建设需要,我们编写了本套“高等学校人体结构与功能系列”教材。其中《心血管系统》分为心脏与血管两大部分,共十六章,以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为中心,将该系统所涉及的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针对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结构学基础、功能学基础、病理改变、诊断基础、药物治疗原则等内容展开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结构-功能-疾病-诊断-药物治疗”为主线的心血管系统知识体系。

本教材在内容编写上着重体现结构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的有机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心律失常部分为例,先从心脏的形态结构入手,再学习心脏的生物电现象,进而引入正常及异常心电图的辨识,再过渡到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药物治疗,内容上关联紧密,难度上循序渐进,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形成符合疾病诊疗逻辑的系统化知识体系,也为理论教学与PBL的有机结合奠定良好基础。本教材的部分章节采用案例引导的写作方式,以期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教材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亦可作为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药学和生物医学等专业本科生及执业医师考试的参考用书。

参加教材编写的编委均为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及临床医生,秉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在此谨向他们致敬。本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刘传勇教授为编写本教材多次通篇审校,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谢意。

感谢山东大学出版基金、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对本教材编写的大力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本书出版和插图绘制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协助!鉴于整合型教材的编写难度及编者自身的水平限制,难免存在不足和遗憾,敬请广大同行专家及老师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以利今后在修订中进一步完善。

崔 敏 王立祥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