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6年出版,经历了十多次重印,同行评价较高,被评为2007年全行业优秀畅销书。第2版于2011年出版,第3版于2019年出版,累计销售近10万余册。本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课程体例切合课程学习目标。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公共关系实践成果丰硕,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促进公共关系体系的不断完善。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行业日新月异,紧跟行业发展和社会变迁,重新修订已迫在眉睫。

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也为现代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公共关系是现代管理学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从其他管理职能中逐步分化出来的职能,它全面、科学、艺术地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以真诚的态度、周密的计划、广泛的信息、持久的努力,与内外公关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中促成理解、信任与合作,在塑造组织良好形象的同时,达到组织利益、公众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协调。

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在自媒体及“互联网+”蓬勃兴起的时代,新传媒工具不仅丰富了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提升了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关注近年来典型的公关实践活动,尽可能选取有代表的公关案例充实本书知识体系,提升教材的可读性和应用性。 

本次修订在前面几次修订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应用型,将创新思维和职业应用能力培养融入知识体系中。为深入贯彻《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提高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与技能水平,本书在修订过程中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在组织团队时充分考虑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产教融合思想的指导下,除了以大案例为引导,还坚持以小案例与小知识贯穿全书,除常规的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外,还增设了个性化的案例实训模块。

(2)利用“互联网+”思维,凸显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本书在内容上立足“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关系快速多变的大环境,根据行业特点和时代需求建构符合时代特色的内容架构体系。在对知识体系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移动学习的需要,应用了二维码微课,把体现时代特色的二维码技术应用到教材的建设中。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趣味性和互动性。

(3)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有机地融入教材中,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能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本书在编写时特增设了思政目标和思政园地予以体现和呼应,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主要有严成根、王进云、杨国军、马国柱、王爱萍、庞瑞丽。严成根、王进云担任主编,杨国军、马国柱、王爱萍担任副主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多位专家和行业学者的支持,文中部分资料和案例引用了一些业内优秀的文章和案例,并尽可能与作者进行了联系,但由于时间等原因一些未取得联系的作者,见书后请与我们联系,以便我们表示感谢并支付相应报酬。对于这些优秀的作者,我们再次表示最为真诚的谢意;同时我们深知由于时间原因和编者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能力有限,书中一定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业内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期不断提高和继续修订完善。

编  者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