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国航空运输业高速持续发展,民航强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国产大飞机C919 投入商业运营,必将推动我国民航业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也必将对高质量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标准。现阶段,我国航空服务类专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专业开发水平得到迅猛提升,而人才培养过程不仅需要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需要贯穿始终且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不仅仅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简言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水平的教材支撑,开发高质量的教材是新时代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之所需,是推动教育模式转变与创新的助力器,更是高等学校教师、行业人士,乃至出版社应有的责任担当。
优秀的教材至少需要具备传承、引领及可读性三个特征。传承就是把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优秀成果保留下来;引领就是密切结合专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对专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可读性就是教材易于学习,能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不可否认的是,教材往往滞后于专业与行业发展,因此,需要业界共同努力来改变这种状况,顺势而上,不断为教材增添新的内涵。为此,清华大学出版社经过精心准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力求打造出更具特色的航空服务类专业重点教材,发挥清华大学出版社在航空服务类专业教材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为航空服务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为突出本系列教材的特色,我们着力于重点教材的深度开发,挖掘其潜力,在细节上做足功课,也在呈现形式上下足功夫,其开发思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回归专业的本质属性。2018 年教育部把本科层次的航空服务类专业规范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学科归属为艺术类,但其内涵并非属于艺术。航空服务与管理是一种高端服务和管理,是一项系统的人与人接触的具有管理属性的技能型工作,在服务品质上有服务的艺术性体现,但不是表演性质的艺术。在之前的专业沿革中,表演艺术属性偏重,影响了人们对航空服务类专业的正确认知。为此,本次重点教材开发试图在此方面做努力。
第二,重视服务的自然属性。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过程中,服务意识或行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航空服务人才,一方面是满足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航空服务人员作为具有青春活力的群体,既代表着个人形象,更代表着航空公司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一定环境中还代表着国家形象,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服务水平。因此,不能把航空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狭义地理解为航空运输发展的要求,其实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不可缺少的要素。
第三,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属高等教育本科层次,隶属于新文科。结合新文科的发展需求,本专业更需要学科支撑,即多学科交叉融合促其发展,努力架构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科体系,使服务技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具职业发展潜质、更具开放性,不仅具有航空服务类专业技能的功底,更需要把技能掌握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沃土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四,加强课程思政的植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高尚人格,强化“民航人”品质的塑造,突出教材不但传授文化知识,更是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载体。
我们力求本次航空服务类专业重点教材的开发具备以下特色:
第一,充分体现专业属性,强化服务意识和国际化能力。实现本土人才国际化将极大地增强国际竞争力,航空服务人才国际化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是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互通有无。基于此,本系列教材注重思政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第二,创新教材结构,打破传统教材壁垒。本系列教材均为新形态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增加二维码(形式多样:文字、图片、录音、录像、自测客观题等)。
第三,重视学科交叉,突出学科归属与体现。尝试走出过度强调技能而忽视理论的倾向,使专业建设能更好地建立在学科发展的基础上。
第四,加强顶层系统定位,建立科学的课程门类。避免过度交叉与重叠,使教材简洁、清晰,既体现教材各自的功能,又体现教材之间的有机联系。
优秀教材的诞生需要编写团队千辛万苦的不懈努力和编辑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我们相信,此次的付出定会开拓航空服务类专业教材的新局面。
普通高等院校航空服务类专业重点教材编委会
2023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