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科研是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基本任务就是探索未知和创新,目的是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原理,发明新技术、新手段、新产品。科研必须有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技术价值均可。科研要“顶天立地”,“顶天”指要做国际前沿的研究,甚至原创性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或者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在某一研究领域拥有国际话语权,而“立地”指要解决国家的科学和技术需求,为国家、企业和个人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很多科研大咖的科研成果既“顶天”也“立地”,既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国际学术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又能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和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随着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研成为理工科生所在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的重要工作和主要任务。理工科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听到最多的词应该就是科研。开学典礼上发言的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多半是学校的科研牛人。开学期间参观各种科研实验室,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时,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会向参观学生自豪地宣讲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如Science和Nature上的论文及其广泛影响,服务于国家各项建设工程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载人深潜工程、中国大飞机C919的各种设计、论证和科研攻关,专利转化后所产生的巨大收益,获得的各种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实验室培养的科研达人骄人的科研成绩和令人羡慕的毕业去向,让参观的理工科生深刻感受到科研的巨大作用和魅力,从而下定决心好好做科研。
理工科生中,大多数本科生刚从繁重的中学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对科研没有概念,不了解科研的内涵是整理、继承知识,以及创新、发展知识,认为科研充满神秘感,对科研过程缺乏基本认识。硕士研究生在本科期间有了一些基础的科研训练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学科竞赛,部分硕士研究生在本科生期间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如论文和专利,但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随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力度的加大,没有足够有质量的科研成果,硕士研究生将很难顺利拿到学位。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是博士培养单位对一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总之,科研是理工科生必须攻下的山头,是顺利毕业无法绕过的环节。
科研无坦途。作为典型的创造性活动,科研需要创造思维这一锋利的武器,在科研规律指导下,披荆斩棘,从一团乱麻、毫无头绪、停滞局面中蹚出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找到破解未解之谜的钥匙、冲破重重技术关卡,最终形成所研究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的研究思路,并通过理论、实验或试验验证其合理性、有效性、优劣势等。随后,理工科生需要用简洁、准确且富有逻辑性的表达,按照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打造高质量论文,并深深打动审稿人。不过,理工科生的科研、论文写作和投稿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会踩到各种“坑”,比如,论文选题陈旧或意义不大、研究思路缺乏新意、实验结果不理想却找不到解决方法、研究动机阐述不清、论文逻辑混乱、选择了一个有污点的期刊,或者冒犯了审稿人等。
科研途中遇到的不确定性和令人沮丧的各种“坑”会显著影响理工科生的研究进程,损害理工科生对科研的热情,甚至会让一些本可以在科研领域大有作为的年轻人放弃科研。本书力图为理工科生了解科研规律和方法,提升科研能力,练就过硬论文写作本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科研过程的不确定性,避开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坑”。本书旨在为理工科本科生提供一种尽快认识和了解科研规律、方法的途径,让理工科硕士生在科研过程中少走弯路,为理工科博士生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贡献一些经验和教训,让理工科生的科研之路走得更顺畅。
本书一共5章。第1章介绍理工科研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科学与技术、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理工科研究的过程、科研成果以及如何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等。第2章阐述理工科的科研路径,从如何掌握创造技法开始,在遵循科研规律前提下,提炼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思路并进行理论、实验或试验验证。第3章描述理工科论文的五大要素,包括题目、摘要、研究动机、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第4章讲述论文如何投稿和修改,主要包括期刊的合理选择、投稿原则与技巧、期刊评审、评审意见处理攻略和不通过原因的复盘。第5章讲述理工科生如何综合提升科研水平,比如如何在导师指导下做科研、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和突破自我等。
雷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