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前 言

本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

育工作的意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健康中国 

2030”规

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编写而成。本书在编写时努力贯彻教学改革的有关精

神,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社会需求,努力体现以下特色。

1.立足大学教育,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

(1)本书编写内容定位科学、合理、准确,力求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将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适应其终身体育能

力发展的需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既突出学生对运动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又

保证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实现“练”有所思,“学”有所悟;贯彻课程建设综合

化思想,合理协调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之间的密切关系,将不同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为学生奠定必要的健身知识与技能基础。

(2)本书内容立足体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注重“通用性教学内容”与“特

殊性教学内容”的协调配置,体现出新编教材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既有“统一性”要求,又

有选择上的“灵活性”和“差异性要求”,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需要。

(3)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标准新、内容新、方法新。突出实践性和指导性,拉近现场

与课堂教学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本书邀请了部分中学和小学教师参与编写与审

定,确保大、中、小学紧密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4)全书贯通式渗透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利于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

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编写体例

(1)针对部分教学内容,在书中设置具有直观性和带有感情色彩的引导文、知识链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大学生体育与健康

接、小贴士、图片等,让学习内容表现出通俗性、生动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等,以此激发

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构建理论与应用

之间的纽带,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2)设置类型多样的思考题,降低难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立足加强学生对知识

点的理解和掌握。改变单一的“考学生”的教学观念,树立如何引导、服务和帮助学生掌

握知识的新理念。

(3)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分组教学、课外锻炼、专题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积

极主动地交流与探讨,营造创新与探讨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探索兴趣,加深学

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渗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爱国教育等

(1)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在部分章节中设置“学练提示”等栏目,

创造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2)介绍成熟的新知识、新技能,并面向实际应用,使学生在日常锻炼中能够运用正

确的方法。

(3)注重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

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

本书由北京建筑大学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出版。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