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正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体验式、个性化、情感化旅游转变。如今,旅游已不再是单纯的地标打卡活动,而是现代人表达情感、寻求心灵慰藉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这种转变不仅对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旅游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论述不仅凸显了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旅游业的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作为现代服务业关键分支的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唯有培育出既具备高素质又掌握高技能的旅游专业人才,方能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旅游心理与服务策略》一书展开了第三次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力求为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旅游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实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本书第3版(2025年)更新内容如下所述。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德行,本次修订紧贴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德技并重”的职业教育新理念。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进步,更注重对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育,强调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项目目标中增设了素质目标。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项目实训任务和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项目式教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从而实现素质培养与知识、能力提升的全面融合。
二、岗位能力导向,重构教材体系
本次修订更新了内容体系,具体包括:第一,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重新构建六大模块,从旅游者心理与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关系切入,延伸至旅游工作者心理赋能,形成覆盖旅游服务全场景的能力矩阵。第二,增加了“模块一 导论”,奠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六大模块涵盖基础理论、服务场景应用与职业能力发展三大维度,体现知识体系的内在关联与实践导向特征。第三,重新整合并确定学习项目,采用“项目知识—案例(拓展阅读)—项目测验—项目实训”四步学习路径,融入文化自信、至诚服务等元素,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三、融入数字化元素,满足自主学习需要
本次修订紧跟时代步伐,深度融入二维码技术,精心打造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该体系涵盖“视频在线课程”“任务成果范例”“项目测验”以及“心理测试结果分析”等多元模块,以视频演示、图文并茂、题库测试、结果分析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中“学与训”“训与评”的难点问题,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
四、任务驱动+数字赋能,构建技能迁移新模式
通过十八项真实岗位项目实训任务(例如云南“奖励游”线路产品人员推介方案)驱动学习,结合数字资源中的视频解析(例如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任务范例实操模板(例如云南“奖励游”线路产品需求调查问卷)、心理测试工具和在线测验,推动学生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战技能。
本教材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薛英担任主编,钱小梅担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钱小梅编写模块一、模块二和模块六项目三;薛英编写模块三至模块六项目一、项目二;全书由薛英进行总纂和定稿;大连尊途国际旅游社有限公司导游员(中级)吴悠参与了教材模块三、模块四数字资源任务成果范例的撰写和视频在线课程的录制工作;沐航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陈凯宏总经理依据行业前沿动态,更新了教材部分案例和拓展阅读内容。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大连体育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人力资源总监马艺赫结合实践经验,在教材服务场景应用方面提供了专业指导,同时我们还广泛参考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并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团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鉴于编者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书中可能存在疏忽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反馈邮箱:shim@tup.tsinghua.edu.cn。
编 者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