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起源于18世纪。William Playfair在出版的图书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中第一次使用了柱状图和折线图。当时

的柱状图和折线图是用来

表示国家的进出口量,如今柱状图和折线图依然在使用。19世纪初,他出版了Statistical Breviary一书,里面第一次使用了饼图。这三种图形都是至今常用的、著名的可视化图形。19世纪中叶,数据可视化主要被用于军事,用来表示军队死亡原因、军队的分布图等。进入20世纪后,数据可视化有了飞跃性的发展。1990年,在人机界面学会上,它作为信息可视化原型的技术被发表。1995年,IEE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正式创立,信息可视化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正式确立。随着2012年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作为大量数据的呈现方式,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型数据集中的数据以图形图像形式表示,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发工具发现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

其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并使其能被明确、有效地传递。比起枯燥乏味的数值,人类对于大小、位置、浓淡、颜色、形状等能有更好、更快的认识,经过可视化之后的数据能加深人类对于数据的理解和记忆。

全书分为两篇: 原理篇和应用篇。其中,原理篇从数据可视化发展历程、数据可视化数据的度量和可视化组件、可视化流程等方面讲解可视化基础理论和概念,针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时空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文本数据、层次数据)介绍相应的可视化方法; 应用篇着重介绍可视化工具ECharts的综合应用,同时介绍Python语言在可视化方面的应用,最后一章用实例讲解ECharts在微信公众号舆情系统中的可视化应用。

配套资源

为便于教与学,本书配有源代码、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

(1) 获取源代码、全书网址和彩色图片方式: 先刮开

本书封底的文泉云盘防盗码

并用手机版微信App扫描,授权后再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

源代码

全书网址

彩色图片

(2) 其他配套资源可以扫描本书封底的“书圈”二维码,关注后回复本书书号,即可下载。

本书特色

(1)  夯实理论,注重实践。

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数据可视化的基础理论,为读者构建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紧跟技术前沿,通过ECharts和Python的可视化应用案例,展示了数据可视化在实际项目中的强大功能,帮助读者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2)  案例丰富,强化操作。

本书在应用篇中安排大量的实践案例,最后一章以ECharts在微信公众号舆情系统中的可视化应用为例,详细讲解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过程,旨在帮助读者掌握项目的实施流程和技术细节,从而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3)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表,将复杂的数据可视化理论讲解得生动有趣,旨在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读者对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统计、大数据处理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适用于ECharts学习者、可视化设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对于从事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视觉艺术开发与应用等人员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樊银亭和夏敏捷(中原工学院)主持编写,樊银亭编写第1章,宋宝卫(郑州轻工业大学)编写第3~9章,其余章由夏敏捷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为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参阅了很多资料,并且得到了中原工学院

和资深Web程序员的支持,

研究生师钰博

参与了资料整理。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夏敏捷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