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二版前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自此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在国家战略层面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国家。“要素”是经济学概念,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具有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资源,而数据要素是指在数字经济运行及其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创造经济或社会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经济指由数据要素驱动、以数据价值链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数据及其衍生出的数据要素、数据资源、数据资产等概念,是数据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较之于数字经济学这一内涵较为宽泛的学科,数据经济学更关注围绕数据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规律和机理。最近五年内,全球范围内针对数据界权、数据流通、数据定价、数据资产、数据市场设计、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与金融等领域的优秀文献如雨后春笋般萌生,使数据经济学这一经济学的前沿分支日渐成形。数据经济学是研究数据要素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本书的第一版初稿成型于2021年末。在过去的两年内,中国的数据政策制度推陈出新,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正式发布,要求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并创新地提出了新一代的数据产权制度,为深化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数据二十条”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方面起到了举旗定向的作用。在这一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理论与实践都在争先探索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涌现了一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先锋实践,以上海数据交易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等为代表的场内市场发展壮大,由多元化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商参与的合作服务型流通模式开始兴起,数据要素流通的新生态正在形成。在这一背景下,本书在进行学理探讨的同时,也纳入了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现状、机理及展望,力图呈现数据经济学发展全貌,并对相关理论研究、实践应用有所启迪。本书在综述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心得,力求以通俗易懂和兼容并包的方式,为读者呈现这一前沿学科的基本问题和主流

观点。

鉴于理论和实践的快速进展,我们在本书第二版中重构了组织逻辑,增添了新的章节内容,以求更全面地展示这一新兴学科的样貌。具体地,本书根据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围绕其产权界定、流通与定价三个板块的重要问题展开。第一部分“数据要素与数据权利”包含“数据要素”和“数据权利”两章。第1章明确了数据的相关概念及特征,重点介绍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内涵;第2章结合中国的“三权分置”制度综述了数据权利理论,并简要介绍了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界权实践。第二部分“数据流通与数据要素市场”分为“数据流通”“数据定价”“数据收益分配”和“数据要素市场”四章。第3章“数据流通”首先基于数据的特征归纳出数据流通过程中面临的痛难点,而后分别介绍了开放、共享和交易三种主要的流通模式;第4章“数据定价”将数据要素的使用价值解析为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并分别讨论了数据作为信息产品的定价和作为知识产品的定价,最后简介了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第5章“数据收益分配”在中国基本分配制度的框架下探析了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并讨论了数据收益的“三次分配”;第6章“数据要素市场”论述了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难点,从市场参与者动力机制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数据要素型企业”概念内涵,最后介绍了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的宏观架构,以及数据生态等。第三部分“数据安全与数据治理”由“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两章组成。第7章“数据安全”先后从数据安全技术和数据安全制度两个方面展开,结合实践前沿介绍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措施。第8章“数据治理”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域考察了数据治理的重要议题:在微观视角下,数据资产化是企业数据管理的前沿领域,数据信托是数据治理的新型方案;在宏观视角下,算法规制、数据反垄断、隐私保护俱是数据、法律与隐私经济理论的热门话题。总而言之,在这一版中我们紧扣“数据二十条”这一基础制度提供的方向,同时努力兼顾了学理的创新性和严谨性。

本书既可作为对数据经济理论与实践感兴趣的读者的科普读物,也可以作为大学经济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教材或者参考书。本书共分8章,每章2个学时,共16学时。本书也适合作为“数字经济学”这门课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

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据要素的界权、交易和定价机制设计,721928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的培育机制及其政策研究,72241428)对本书的支持。

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数据经济的发展创造,需要我们携手共进。

作者

2023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