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在内的原发性肝癌及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主的转移性肝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因起病隐匿,绝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失了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的机会。更为遗憾的是,不可手术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对他们而言,最为普遍的是选择系统治疗或微创介入等综合治疗方式,要么重获手术机会,要么延长生存时间,或仅能提升生存质量。
经肝动脉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早期研究者发现肝脏肿瘤约80%的血液供应来自于肝动脉,而正常肝实质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这为一系列经动脉肝肿瘤治疗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Ariel等率先开展了陶瓷基质的钇[90Y]微球在不可切除肝癌治疗中的实践,并为4名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使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早期的产品设计和临床研究往往较为粗放,因为钇[90Y]核素游离或未经超选的给药方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973年,Gray等研发的钇[90Y]树脂微球成功解决了陶瓷基质钇[90Y]微球中钇[90Y]核素游离的问题,同时率先将钇[90Y]树脂微球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
我国学者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钇[90Y]树脂微球的研究。彼时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院士启动了钇[90Y]树脂微球在中国香港肝癌人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并在1996年首次提出了个体化分区剂量方案(Partition model),为钇[90Y]疗效与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极大地促进了钇[90Y]树脂微球于2009年和2010相继在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的上市和临床应用。
中国是肝癌患病率最高的国家,年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吴孟超、汤钊猷、刘允怡、王红阳、陈孝平、樊嘉等众多肝胆领域专家,联名呼吁加快钇[90Y]树脂微球等特效药进入中国(内地)大陆,以便惠及更多肝癌患者。终于在2021年9月28日,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中国(内地)大陆首例特许准入钇[90Y]树脂微球临床治疗手术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的带领下,在博鳌超级医院成功实施。术后患者恢复顺利,肿瘤在3个月内迅速缩小,实现影像学完全缓解,并于次年3月由董家鸿院士亲自操刀,实施了治愈性切除手术,迄今已术后无瘤生存两年,与常人无异。
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疗团队首次实施“特许准入”钇[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开始,该治疗技术已在中国(内地)大陆临床使用近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医学领域和社会各界的认知度,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愈希望,董家鸿院士号召业已开展该项治疗技术的医院和医师回顾和总结钇[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在中国实施的初步经验,并将典型案例集结成书,以供致力于攻克肝癌而奋斗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肝癌病友及亲属参考。
编 者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