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活动。根据德勤发布的《2024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只有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在衡量员工价值创造方面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方式。西方绩效管理的研究具有历史悠久、细致化、系统性等特点,而国内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学领域专注绩效管理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其复杂性与挑战性使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有难度、有趣味、有价值。

本书出版的直接动因是要完成学校本科教材规划项目,但我在编写的过程中才体会到写书的不易,甚至曾一度萌生放弃的想法。庆幸的是,这是一本关于绩效管理的书,而绩效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目标。这让我不禁思考,我写这本书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单纯想写一本书?我是一个喜欢把事情尽量做到完美的人,上述目标不足以支撑持续的高投入。既然要完成这项任务,何不给目标赋予一定的意义,让这项工作变得有趣呢?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让看过这本书的人,看完后多少收获一些绩效管理方面的新知。

结构安排

全书分为理论篇、工具篇、实践篇与展望篇。理论篇侧重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作用逻辑、理论基础与人性假设等,这部分内容嵌入了国内外绩效管理最新综述的框架与结论,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体系化地了解绩效管理研究内容;工具篇侧重目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如BSC、KPI、OKR等经典工具,这部分内容根据组织战略目标解码过程来展开,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工具的应用方向与价值;实践篇侧重绩效管理的过程体系,从定、做、评、用等环节具体分析绩效管理的实践步骤,这部分内容最后以编者的MBA学员调查结果为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绩效管理不同环节的价值;展望篇侧重分析绩效管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如数智化技术的发展、组织—人关系的重构、Z世代员工的新特点,同时预测了未来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结合了国内外顶级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数据,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绩效管理的具体变化。

本书特色

坦诚地讲,要实现上述目标难度并不小。国内有关绩效管理的教材已有不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了多部优秀教材,还有一些国外经典译著。心理学研究中有个词叫作“增益效度”,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绩效管理,并试图在以下方面展示特色。

第一,沉淀个人思考,传授思维方式。从本科阶段算起,我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已有16个年头,自任教算起,我讲授MBA课程已有7个年头,看了很多书籍与资料,也听了很多MBA学员的观点分享。借此机会,对多年学习与任教过程中的思考进行沉淀,与学员们分享,供大家一起辩证分析与讨论。

第二,追踪实践前沿,反映理论新知。书中各个章节融入了国内外企业绩效管理的最新实践、企业高管的最新观点、理论研究的最新发现。这些内容的融入,能够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绩效管理的“时代脉搏”。

第三,严选教学素材,传播智者智慧。为了提升书籍的思想性与实践性,本书在素材选择上按以下几个标准进行筛选:①行业标杆企业高管(尤其是离退休高管等)的观点与著作,能够在标杆企业做到高管职位相信有其过人之处,他们对实施绩效管理有自己的体会与认知;②人大复印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转载内容,这些内容均经专家或编辑的严格筛选,且紧扣时代前沿;③绩效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④绩效管理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发表的观点。

第四,整合工具方法,构建系统知识。本书从绩效管理体系出发,将BSC、KPI、OKR、标杆管理等方法融入组织目标体系构建、绩效管理流程环节之中,有助于学员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第五,交叉引证知识,实现多课程互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合不同课程,每章设置了跨课程知识链接,将“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本课程内容相连,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的整合。

适用对象

本书同时适用于本科生、学术型研究生、MBA学员。书中既有基础的概念知识与基础工具,又包含了大量中小微案例;既有相对学术化的概念体系,又有偏实操性的工具方法。读者可以根据兴趣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如果你对组织顶层设计感兴趣,不妨读一下第4章;如果你对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脉络感兴趣,可以细读第5章;如果你想了解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第11章将会是你不错的选择。

本书的付梓离不开学生的辛勤付出、同事的相互启发和家人的默默支持。特别感谢迟志康、许倩、牛佳、张锐、方琳、史传超、赵羚佑、刘俣睿、刘倍成等同学的辛勤付出。他们不仅协助我整理资料,而且在内容撰写、章节安排、版式设计、教辅资料整理、PPT制作等方面也贡献了智慧。成书的过程中,我们每周都要进行1~2次讨论,每每和他们讨论,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用心与努力。这次书稿的“共创”之旅虽然艰辛,但我相信这些共同经历将给我们留下很多回忆,成为他们读书期间的“闪光点”。北京科技大学郭春梅老师参与编写了第2、3、4章。此外,MBA学员的分享与基于行动学习的深度讨论都为书稿提供了宝贵素材,例如,绩效管理行为的调查。魏钧教授、董念念老师是我密切合作的同事,魏教授卓越的教学成就与丰富的授课经验让我受益良多,每次与之交谈总能收获灵感与启发,由衷感谢魏钧教授的指导与分享。董念念老师和我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有着频繁的交流探讨,可以相互启发,亦可相互督促。

为了方便教学,我们为教材提供了配套的PPT讲义、即练即测习题集、章节案例电子版、扩展性阅读、期末考试题,有需要的授课老师可以和出版社联系。本教材编写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72011)与北京科技大学2022年度校级规划教材建设资助项目(JC2022YB030)联合资助,在此谨致谢忱!

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书稿中难免存在纰漏,欢迎读者将建议与意见反馈给编写组,我们会认真对待大家的反馈。您的建议与意见,也将成为我们编写下一版教材的着眼点与动力源。

如有反馈建议,请联系邮箱1450691104@qq.com。

尹  奎

2025年2月28日于北京科技大学经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