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计算思维与Python编程基础(第2版·微课视频版)近年来,以高速互联、泛在移动、天地一体、智能便捷、综合集成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席卷全球,技术创新强力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计算机不仅仅是运行应用软件的工具,还蕴含着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能力,就是“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计算思维已被明确倡导为与读、写、算并列的第四种基本技能。计算思维的内涵并不仅仅停留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而是一系列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贯穿各个学段的核心思想。教育部也要求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总体建设目标定位在“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思维”上。
“计算思维”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专业类别和知识能力水平精准定位计算思维的学习,已经得到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书作者团队长年扎根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一线,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希望能探索出最适合、最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模式。
计算思维的培养,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理论知识学习,还包括计算思维活动能力的实践。计算思维实践的核心精神在于以问题求解为牵引,以程序设计为载体。如何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来设计程序呢?大数据时代帮我们选择了Python。Python语言简洁易学,功能强大,跨越各种平台,很适合各专业(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快速入门。以本书为例,直接利用Python 语言第三方库(turtle 库)进行编程实践,让学生结合特定编程模式不断拓展思路,层层递进式地更改参数,得到越来越丰富的输出效果。不仅能让学生改变了编程抽象、枯燥的固有观念,对实践产生了兴趣,还能让其切身体会利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概念,包含计算思维的概念、经典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最新的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及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通过Python语言程序的实例分析和语法结构介绍切实解决了计算思维“落地”的问题,还涵盖了Python的跨学科应用——第三方库的使用。全书主要特色如下。
(1) 内容全面。全书力求涵盖计算机、计算思维、Python语言等主要知识点,并且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当今主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用性。
(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两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联系紧密。上篇理论部分通俗易懂,简洁朴素;下篇程序语言实践案例简单,极易上手,并在程序解决过程中全程融入“计算思维”理念。
(3) 配套微课视频。每章重要知识点都配有微课视频,读者扫描封底刮刮卡注册,即可扫码观看学习。
(4) 每章配有习题,教材提供配套的课件、例题案例、章节案例和综合案例的源码。
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科研成果,对本书第1版的有关章节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或补充,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第1章添加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近几年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使人工智能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其代表成果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对话模型,展现了令人瞩目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
(2) 第4章添加了计算机网络的前沿技术——边缘计算。随着物联网设备的迅速增长和海量数据的产生,传统的云计算模式遇到挑战。边缘计算模式应运而生,它将计算和存储资源直接部署到离数据源头更近的边缘设备上,使数据可以在其上实时处理,进一步降低延迟,提高效率,更好地保护了数据隐私。
(3) 第5章添加了部分算法实现的Python代码,便于读者理解算法和代码的关系,也可以运行这些代码深入理解相应的算法思想。
(4) 第6章在turtle绘图之前添加了Python基本语法介绍。便于读者在阅读Python绘图程序时查阅和理解代码功能,尝试自己模仿写出程序。
(5) 调整了第7章和第8章。第7章调整为数据类型,包含所有数据类型,第8章调整为程序控制结构,包含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使逻辑更加清晰。
(6) 第11章添加了图形化编程——tkinter库的使用。使用带有图形界面的用户接口更加友好,代码的功能呈现更加直观。选取的案例是生活中常见的功能或工具,读者编程实现这些功能会更具亲和力,大大提高编程成就感。
本书由黄晓平、方翠、王亿首和吴呈瑜共同编写。其中,黄晓平编写了第2、8、9、11章并统稿,方翠编写了第1、3、6章,王亿首编写了第4、7章,吴呈瑜编写了第5、10章。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2024年5月计算思维与Python编程基础(第2版·微课视频版)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计算思维与Python编程基础(第2版·微课视频版)近年来,以高速互联、天地一体、智能便捷、综合集成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席卷全球,技术创新强力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在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无处不在,智能化、海量数据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而言,计算机绝不仅仅是运行应用软件的工具,而且蕴含着一种科学的方法论。那么,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地解决问题,更大程度地进行创业创新,就需要全面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就是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已被明确倡导为是与读、写、算并列的第四种基本技能。计算思维的内涵并不仅仅停留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它是一系列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被认定为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能力,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贯穿各个学段的核心思想。教育部也要求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总体建设目标定位在“普及计算机文化,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训练计算思维”上。
“计算思维”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相结合,根据学生专业类别和知识能力水平精准定位计算思维的学习,已经得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书作者团队长年扎根计算机基础教学第一线,清楚分析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希望能探索出最适合、最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新模式。
计算机科学教育是计算思维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理论知识,还包括计算思维活动的实践。计算思维实践的核心精神在于以问题求解为牵引,以程序设计为载体。如何选择称手的编程语言来进行设计程序呢?大数据时代的市场帮我们选择了Python。Python语言简洁易学、功能强大,跨越各种平台,很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快速入门。以本书为例,不同于其他Python语言书籍,本书直接利用Python语言第三方库(turtle库)进行编程实践,让学生结合特定编程模式不断拓展思路,层层递进式地更改参数,得到越来越丰富的输出效果,也让学生改变了编程抽象、枯燥的固有观念,对思维实践产生了兴趣,也让其切身体会利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概念,其中包含计算思维的概念、经典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最新的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通过Python语言程序的实例分析和语法结构介绍,切实解决了计算思维“落地”问题,还涵盖了Python跨学科应用——第三方库的使用。全书主要特色如下。计算思维与Python编程基础(第2版·微课视频版)第1版前言(1) 内容全面。全书力求涵盖计算机、计算思维、Python 语言等主要知识点,并且与时俱进地融入了现在主流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介绍,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用性。
(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两篇的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是联系紧密。上篇理论部分通俗易懂,简洁朴素;下篇程序语言实践案例简单,极易上手,并在程序解决过程中全程融入“计算思维”理念。
(3) 结构清晰。每章最后都给出本章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地帮助读者理清章节脉络,掌握基础知识架构,少走弯路。
(4) 每章都配有习题和微课视频,教材提供配套的课件、例题案例的源代码和习题答案。
本书由黄晓平、方翠、王亿首和吴呈瑜共同编写。其中,黄晓平编写了第2、8、9、11章并统稿,方翠编写了第1、3、6章,王亿首编写了第4、7章,吴呈瑜编写了第5、10章。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