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为了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15年6月正式批准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目前,全国已有9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37所高校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47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150余所高校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12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其中,16所高校入选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评选的“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为了提高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质量,急需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的网络空间安全优秀教材。

  作者作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密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编写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正在牵头组织全国高校编写《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者深知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提高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面向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对“两性一度”的要求,紧跟国内外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与技术前沿,精心组织教材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期望此书能够在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全书共分为13章。第1章阐述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第2章阐述网络安全的数学基础,第3~6章阐述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第7~8章阐述密码协议及其形式化安全性分析,第9章阐述公钥基础设施与数字证书,第10章阐述网络加密与密钥管理,第11章阐述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技术,第12章阐述无线网络安全,第13章介绍网络安全新进展。

  本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基本概念清晰,表述深入浅出。本书借助大量的图表进行阐述,以提高此书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2)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完整。本书力求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层次性、时效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某些网络安全技术,本书给出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案例,读者能深入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

  (4)每章后面都附有精心编排的习题,读者可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习题中的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5)本书详细列出了大量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研究生和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网络安全技术人员提供了

深入研究的参考资料。

  (6)为方便师生开展教学,作者为本书精心制作了配套的PPT课件。PPT课件可在作者的精品课程网站(http://ns.buaa.edu.cn)下载。

  本书可以作为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密码学等学科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对抗技术、密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还可以作为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参考教材和培训教材。

  本书由刘建伟、王育民编著,刘建伟对全书做了审校。第1章由刘建伟编写,第2章由刘建伟、王娜编写,第3~7章由刘建伟和王育民编写,第8章由刘建伟、张宗洋编写,第9章由刘建伟编写,第10章由刘建伟和王育民编写,第11章和第12章由刘建伟编写,第13章由刘建伟、毛剑、宋晓、王朋成、王瀚洲编写。

  感谢姜宇鹏给予的支持与帮助,他认真审阅了第2章的书稿,并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李大伟也帮助整理了第13章的部分书稿。感谢王琼帮助翻译了部分英文参考文献,并对全书文字进行了审校,为进一步提高本书的质量作出了贡献。

  感谢我的博士研究生胡斌、任珊瑶、王瀚洲、祁浩家,他们天资聪颖,做事踏实认真,牺牲了春节假期的休息时间,编辑和输入了大量的公式和图表,为加快本书的出版进度作出了突出贡献。

  感谢陈若楠、邢馨心、刘安迪等帮助整理了部分书稿,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排版工作。

  感谢边松、刘懿中老师及黑一鸣、赵子安、刘霏霏、周子钰、郑开发、余北缘、任阳坤、贾梓潇、赵博宇、刘余文等同学帮助校对了书稿,整理了每章的习题。

  感谢伍前红、关振宇、毛剑、尚涛、张宗洋、孙钰、郭华、高莹、李大伟、崔剑、杜皓华在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作  者?  

  2024年2月于北京?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微课版) 

 目录 

VI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