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设计行业成为实用美术应用的重点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适应设计人才的需求,全国大部分大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的开设既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更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许多设计专业教师是由绘画教师转型过来的,绘画教师坚实的造型基础无疑为设计创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现在一批批的设计新人逐渐成长起来,多年设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设计需要新的元素、需要符合潮流的节拍,这正适合现在的年轻人。年轻人喜欢尝试,敢于创新,能接受一切新生事物,他们把活泼炫目的时尚元素不断融入设计中。但是在设计界出现了强调设计理念而轻技术的苗头,不少新教师和学生对作为设计基础课的素描和色彩的作用不够重视,认为这些基础课与设计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建议砍去这些课程,这种断源的做法很快在设计业中显示出不足,致使学生的手头表达能力急剧下降,无法运用画笔在短时间内手绘草图并与客户沟通,可以说这是国内部分院校设计专业急功近利的表现,他们只看到国外设计师新异奇巧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却忽略了国外设计师扎实的基本功。
设计与绘画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不是水火不容的,绘画能力是设计的基础,而广泛意义上的设计也给绘画以指导,绘画中也存在着设计的元素。设计需要利用绘画作为一个表达工具,也需要感受一些绘画的审美气息,从而提升设计的品格,当然进行艺术设计还需要更多的学识知识,以便有资源可借鉴或激发创作灵感。
绘画和设计在任何阶段都离不开基本功的支撑,素描则是绘画和设计中重要的基础。在绘画中艺术美的展现需要通过具体物象进行训练,在抽象作品中仍然脱离不开绘画中的构图、色彩、虚实、空间等关系的运用。在设计中创作理念的实现也需要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现在虽然在设计中经常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方案,但是设计师对造型能力的掌握与应用是不能被忽视的。
素描既是绘画的基础,也是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通过素描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既可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可培养学生具备应用素描技能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并开拓他们的视野。本书注重创作基础的夯实,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有更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本书的作者都是多年在高校一线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有着良好的绘画能力,掌握了教学一线的反馈信息,深刻理解教与学的主次关系。本书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江严冰负责第1章、第2章、第4章、第6章和第8章的编写工作并负责全书的统筹修整,朱平负责第3章的编写,邬胜利负责第5章的编写,丁峰负责第7章的编写。另外,王珊、于潇、赵磊也参加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顾森毅教授、杨志宇副教授、陆正虹副教授等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对文中所列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敬意,对提供图片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编 者
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