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我们称之为第三代人工智能。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人工智能的范式将发生转变,从而带来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各行各业的面貌,从而导致我们未来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对于即将生活在这一时代的青少年,急需培养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和全局视野,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丛书的出版及时满足了这一需求。 在《人工智能通识(小学版)》中,编者引用偃师的故事来说明古代中国人对智能机器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直到1946年计算机出现之后才变得可能。果然,十年之后,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科学家们组织了一场关于智能机器的研讨会,人工智能从此诞生。在全世界广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艰苦努力下,60多年之后,OpenAI公司推出了ChatGPT大语言模型,宣告人类进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本套丛书全面地介绍了以下四方面有关人工智能的内容。 第一,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干什么的?当前主流学派的做法是,利用机器(主要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即为人类的思考、感知、动作和情感等智能行为建立计算模型,让计算机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行为,因此称它为“行为主义的人工智能”。这一学派并不去追求机器的工作原理与大脑的工作原理相一致,而是关注行为上的模拟。由此可见,他们是在探索一条硅基智能的道路,这种硅基智能与人类的碳基智能并不相同。目前,大家普遍的疑问是:“根据这一学派做出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会思考、有感情和有意识么?”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有”,另一种是“没有”。哪一种答案对?应该说这两种答案都对。肯定的答案来自于行为主义的立场,从机器行为上看,它确实表现出会思考、有情感,有时甚至表现出有意识。但如果从另一个人工智能学派——内在主义的立场出发,他们认为由于机器内部的工作原理与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因此机器不具备人类意义上的思考、感情和意识等。只有当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这样全面与正确的认知,才有可能正确地使用它。 第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是探索无人区,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人工智能提出了以知识驱动为基础的推理模型,第二代人工智能提出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机器学习模型。这两种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在特定领域中解决特定的任务,属于专用人工智能,不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终目标——通用人工智能。科学家们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于2022年11月推出ChatGPT大语言模型,我们得到了一个在开放领域中具有强大语言生成能力的模型。换句话讲,在语言(对话)上机器做到了与领域无关,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了一步,预示着人类进入第三代人工智能新时代。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①利用一个巨大的人工神经网络(又称为转换器),这个神经网络有1750亿个参数;②经过大量文本的预训练,总共训练了45TB的文本(相当于2000万部《红楼梦》);③采用“预测下一个词”这样一种新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三种方法,让ChatGPT掌握了人类的语言。正如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我的语言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界限”,表明机器一旦掌握了人类的语言,就打开一个满是可能性的世界,使人工智能成为改变人类未来的科技。 第三,人工智能的应用及其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等,这些中小学生都会有亲身的体验。至于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丛书也涉及到许多,比如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代表是AlphaFold。AlphaFold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蛋白质已知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它的三维结构,到目前为止已经预测了2亿种蛋白质的结构。大家知道,在过去60年中,人类利用试验方法也只预测了17万种蛋白质,可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的质量与效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艺术创作,包括绘画、音乐和视频等。人工智能将引起“教”与“学”方式的重大变化,从而导致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将极大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此外,人工智能也会改变未来的医疗和健康。不少科学家预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未来机器将会诊断人类的所有已知疾病,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找到治疗各种疑难疾病,如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药物等。 第四,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人工智能技术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人工智能伦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可以说是由误用产生,如数据安全、责任认定、对技术的过度依赖、造成失业等。另一个是由使用者滥用引起,包括深度伪造、把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战争等。这些都会对社会伦理与法律提出挑战,需要加以治理。因此人工智能的治理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机器的治理,避免机器输出不符合伦理、道德等标准的有害内容,防止被误用。另一个是对使用者的治理,防止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其中还涉及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我们既要积极地去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又要努力地去避免人工智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丛书针对上述四项内容分别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用PPT、实践手册、在线参考文献等,为有关教师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