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现代生产管理学(第2版)
作者:潘家轺等
定价:42元
印次:2-11
ISBN:9787302069218
出版日期:2003.09.01
印刷日期:2010.07.14
本书于1994年2月初版,曾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至今已重印11次,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鉴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管理学科从理论到实践,又有许多重大发展,为了把这些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方法充实到教材中来,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后全书分为五篇十八章。第一篇介绍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第二、三、四篇从生产经营战略、生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和生产系统的运行,分三个层次系统地介绍其主要的决策内容。第五篇对生产管理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本书通过此次修订具有以下特点: ◆ 体系结构严密,内容完整,既保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又充实更新了许多现代管理的新内容、新知识,在章节的编排上注意逻辑性,符合认识规律(质量管理已单独设课单独出书,故未放入本书)。 ◆ 内容比较新颖,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管理上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的管理模式,都已充实到本书之中,并融入相关章节,构成了现代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新取代了一些陈旧的内容。 ◆ 书中增添了不少成功或失败的实际案例,注意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 此次修订增加了现代化管理方法的介绍,以培养定量计算能力。本书尽量通过例题来具体介绍应用数学模型的演算过程(有一部分数学模型适合于研究生学习,对本科生可不作要求)。 简明目录: 第一篇 绪论/1.现代生产管理概述/2.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第二篇 战略决策/3.市场需求预测/4.生产战略决策//第三篇 生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5.生产能力规划与计算/6.生产系统的合理布局/7.工作设计//第四篇 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8.新产品研究与开发/9.计划管理工作综述/10.产品生产进度计划/11.零部件生产进度计划/12.生产作业排序/13.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14.物流管理/15.供应链管理/16.项目管理/17.设备管理//第五篇 生产系统的未来发展/18.生产管理发展展望//参考文献
more >本书初稿于1993年成稿, 1994年2月初版,至今已经重印11次,发行6万余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鉴于生产管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十分迅速,涌现出许多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已成为企业管理学科中发展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如何把这些新内容尽快充实到教材中来,以满足学校提高课程质量和广大读者学习新知识的迫切要求,这是此次重新修订本书的主要目的。 由于本书原来的几位编者已在新的岗位上从事重要的工作,无暇参与本书的修订。正在我独力修订感到进度太慢,难以适应要求时,有幸得到了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曹德弼教授的支持和合作。曹教授于1987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专业深造, 1992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深圳外资企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1996年起受聘于东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曹教授是生产管理方面的著名专家,发表了许多论著, 曾获得1993年度日本经营工学会最优秀论文奖,2002年在日本出版了他的新著《生产マネジメソト》。曹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对本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修订后本书的书名仍叫“现代生产管理学”,仍以制造业为生产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本书没有把服务业和制造业并列作为研究对象,没有把书名改为“运作管理”或“生产运作管理”。原因有二: 一是服务业包含的范围很广,如银行、保险、旅游、餐饮、零售、批发、房地产开发等,作者对许多服务行业的管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另外,本书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对各种服务业的管理都加以介绍,如果用了“运作管理”的书名,恐怕有负于真想学习服务业管理的读者的期望。第二是制造业本身范围很广,包含各种生产类型的制造企业,制造业的管理比较复杂,许多管理理念与方法对其他行业同样适用,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MRPⅡ/ERP、精益生产等最初都出自制造业,现在已在各行各业中推广应用。另外,对制造业的管理而言,不仅要研究有形产品的制造过程,同时也要研究其相应的服务工作。尤其是近年提出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等,都是把制造活动和服务工作视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以以制造业为对象,并非就不涉及服务。 “生产”在中文里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它既包含创造有形产品的制造活动,也包含提供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所以用《现代生产管理学》作书名,完全可以涵盖本书的内容。 修订以后全书分为五篇。第一篇绪论,包含两章。第一章现代生产管理概述,介绍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生产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最后,根据时代环境特点,分析了现代生产管理的主要特征。第二章从泰勒年代到今天,回顾了企业生产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许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对今天的企业管理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战略决策包含两章。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正确的市场需求预测是企业制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依据。该章系统介绍了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生产战略决策,提出企业生产系统的战略性构造问题,探讨了生产系统构造中生产技术的选择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最后从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焦点的演变,看新时代企业生产战略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生产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分为三章。第五章生产能力规划与设计,介绍了生产能力规划的决策模型和学习曲线的应用。第六章生产系统的合理布局讨论了工厂选址,厂区平面布置和车间生产线布置的方法及其优化。第七章工作设计,讨论了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介绍了几种先进的团队工作方式。还系统介绍了“工作研究”的有关内容,包括方法研究中的过程分析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中的标准时间制定和工作抽样等内容。 第四篇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共分十章。第八章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讨论了研究与开发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新产品研究开发的计划与策略,还介绍了并行工程、价值工程和质量功能部署(QFD)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计划工作是生产系统运行管理的核心。第九章到第十二章全面介绍了企业生产计划工作的计划体系、计划工作内容和计划的编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当代MRP/ERP、JIT、TOC等计划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最后还介绍了作业排序的原理和实用的排序方法。第十三章物资供应与库存管理,介绍了现代企业物资供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介绍了库存管理理论与库存控制模型,包括确定型控制模型和随机型控制模型。第十四章物流管理,这是现代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现代物流的基本业务内容,探讨了物流的质量、成本、效率、服务和周期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在物流配送计划中介绍了一些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第十五章供应链管理,首先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而论证了供应链中存在“牛鞭效应”,并介绍了多阶段库存系统的优化方法。结合供应链管理介绍了目前在流通领域中几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如快速响应QR和ECR、自动订货CRP和代管库存VMI、第三方物流3PL等,并强调要加强供应链的整体设计。第十六章项目管理,现代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提高应变能力,广泛应用项目管理以处理各种紧迫的问题。该章系统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原理和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工作;介绍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经济评价的要求和内容;介绍了项目组的组织形式,包括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和团队的建设。还系统介绍了网络计划的原理和编制方法,项目成本的计算方法。第十七章设备管理,介绍了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和业务内容,系统介绍了设备维护修理的理论和技术;设备的维修制度和组织;设备的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和设备的更新改造。 第五篇含一章,即第十八章生产管理发展展望。该章着重分析了当今时代的特点,进而提出了现代生产管理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如大规模定制生产、网络化制造、绿色制造和知识管理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本书通过此次修订具有以下特点: 1. 体系结构严密,内容完整,既保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又充实更新了许多现代管理的新内容、新知识,在章节的编排上注意逻辑性,符合认识规律(质量管理已单独设课单独出书,故未放入本书)。 2. 内容比较新颖,凡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管理上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的管理模式,都已充实到本书之中,并融入相关章节,构成了现代生产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新取代了一些陈旧的内容。 3. 书中增添了不少成功或失败的实际案例,注意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4. 此次修订增加了现代化管理方法的介绍,以培养定量计算能力。本书尽量通过例题来具体介绍应用数学模型的演算过程(有一部分数学模型适合于研究生学习,对本科生可不作要求)。 本书共五篇18章,由潘家轺和曹德弼共同编写,很多章是两人分别写出初稿,经交流、讨论、反复修改后才最后成稿。全书由潘家轺负责总纂最后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中外文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受益匪浅。特在此向有关的国内外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主要参考资料目录列在书后。 本书适合管理类各专业学生作为学习《生产管理学》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干部进修的重要参考读物。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如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more >